年12月21日(周三)限行尾号:0、2、4、6、8
限行时间:7:00-20:00
限行范围:我市限行治理范围:东环路以西,南环路以北,西环路以东,北环路以南(不含西环、北环路)
张艺谋导演的贺岁大片《长城》正在各大院线热映,看完之后的感觉,依然是场面宏大,气势磅礴,视觉效果震撼。对这部大片的影评可谓毁誉参半。然而,无论毁也好,誉也罢,好片也好,烂片也罢,这毕竟是老谋子三年磨一剑倾心打造的国际化魔幻大片,是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国际化、标准化路线的第一次尝试,瑕瑜互见在所难免,但其初心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我们对他应该多些宽容、少一些苛刻。
中国电影业的悲哀,就是骂张艺谋的人太多,而有实力成为张艺谋的人太少。其实世上本没有套路,模仿或运用的次数多了,也便成了套路。张艺谋的套路与好莱坞的套路本无太多相似之处,经《长城》这部影片的糅合,倒也显得中西合璧,至少可以说是土洋结合,而且结合得还算说得过去。电影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消费方式,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何必去苛求千篇一律的“深肖朕躬”呢?张艺谋作为资深导演,有其创作自由和发挥空间,观众为什么要试图剥夺他换一换套路的权利呢?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西方文化产业和餐饮产业的兴旺发达,与标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德基与麦当劳能够在中国攻城略地,中国的八大菜系却鲜有巨无霸品牌;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诠释和推广着美国文化,有着辉煌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却难以推出具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产品。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莱坞电影的最为可取之处,就是有一整套标准化的电影工业体系,以在商言商的务实精神,光明正大地追求票房第一的实际效果,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欲拒还迎和半推半就。《长城》堪称中国电影走标准化之路的开山之作,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现代电影技术完美结合,一举将中国电影带入到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标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票房就是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直接衡量标准,票房收入越高,说明看电影的人越多,影片的影响力就越大。如果所谓“叫好”的影片不能“叫座”,辛辛苦苦拍出来的电影很少有人看,还奢谈什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海外拓展呢?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走进电影院的个人中,究竟有几个是真正的内行中人呢?因此,我们不必去苛求影片中“饕餮”造型是否符合《山海经》中的原始记载,也不必去质疑“殿帅”和“骠骑大将军”的官职是否同处一个朝代,也不必去探究11世纪时的西方是否存在西班牙这个国家,更不必去调查女一号景甜有什么了不起的背景和推力,因为这些统统无关宏旨。反正这部影片是外国人投资并推销给外国人看的,影片中的很多典故和细节,连有些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完全乱清楚弄明白,何况外国人呢?更何况,《长城》的编剧全部来自好莱坞,本身他们自己就没弄明白,责任能全部推到导演张艺谋身上吗?再说了,这部影片本身就是魔幻大片,适当的“穿越”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个人认为,《长城》是一部将娱乐性、商业性、思想性融为一体的好作品。除了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还有对“擒贼先擒王”制胜思想的案例演示,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军事谋略的直接体现,有对信任和勇敢两大传统价值理念的经典诠释和实践证明,有对贪婪和自私等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和戏剧性嘲讽。长城、饕餮、唐诗、秦腔、水墨画、孔明灯、黑火药及中国古代各种武器,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美国人出钱、出剧本,由中国的导演指挥调度,去尽情展示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何乐而不为?
记得上大学时在英语听力课上看过一部《勇敢的心》,堪称经典之作,我觉得《长城》至少不输于那部电影。无论是刘德华和张涵予以及马特·达蒙这样的实力派老戏骨,还是众多的一线新锐小生,强大的演员阵容中多半是冲着对张艺谋的信任去的。无论您认为《长城》这部影片怎么样,无论其中存在多少诟病和硬伤,张艺谋能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勇于换个套路进行尝试,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电影走国际化道路,其初心是需要肯定、保护和宽容的。尝试有可能失败,而不尝试就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成功了,因此尝试是走向成功的开始。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必须克服自娱自乐的保守心态,敢于大胆尝试和创新。中国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只有敢于批判的扬弃,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也只有通过对每部影片的成败总结,中国电影才能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Try,justdoit。为张艺谋这样的大胆尝试者喝彩!
作者简介:杜浩伟,笔名行舟先生,武安大南庄人,法学硕士,业余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新型水泥围栏制品生产基地
缴费会员日益增多尚未相亲的会员请耐心等待哦
“西部新城·幸福特区”万腾·翡翠城11月26日盛大开盘!
长按指纹识别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南京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