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生电视台
内
容
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生电视台信息发布,活动直播,现场组织,为您呈现精彩的BFA生活!
琴音、烟雨、丹青的洇染,屏风、暗影、沛伞的交汇,鲜血、拳脚、生死的搏击……《影》描摹出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
10月12日晚,由我校王海州教授主持、以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新片《影》为主题的学术放映交流活动在我校标准放映厅举行。该片主创团队中的摄影指导赵小丁及录音师赵楠出席了此次活动。
晚上六点十五分,我校部分学生来到标准放映厅观赏电影《影》。
王海洲教授录音师赵楠老师摄影指导赵小丁老师电影放映结束后两位嘉宾与同学们就电影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
Q:如何想到水墨风格的视觉效果来呈现电影?
A:首先感谢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来观看这部电影。因为我是一个技术控,并且有一点强迫症,所以我觉得我们学校放映厅的亮度还是差了一点点,我们学校应该提供一个最好的条件来给大家观影,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其实在创作初期,导演一直尽可能地用中国元素的想法,用一些像国画一样的美学风格来把它导入这部电影的美学影像体系当中。恰好这部电影的故事有这个可能性,它的故事是架空的,场景比较单一,包括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假定性。由于这些原因,导演决定这种比较特殊的影像风格来进行故事讲述的外部包装。
Q:本片是一部在视觉上有独特风格的电影,那么想问一下赵楠老师,为了配合有这样视觉特点的影片,在声音上有什么新的创建或问题吗?
A:基于中国风水墨画般的影像风格,所以要建立一个有以下特点的声音系统来配合影像。第一个是古韵、古味,保持古的特征。第二个是克制,用简约的风格,最直接地将人物造型、叙事发展、情感表达及影片的节奏表达出来。我们在导演确定基本风格以后去寻找了声音的风格定位,并在之后的制作中延续下去。这部电影在故事角度上,是连续下七天雨的背景。前半段以文戏为主,都是对白,并且大部分都是室内戏;后半段有打斗戏,以室外为主。那么在选材上要精准,内容上要精练,表达上要到位,所以雨和打斗的表现风格比较强烈。并且雨和冷兵器在创作上遵循点线面的把控:在阴阳、刚柔及浓淡上均保持声音的创作平衡。
Q:对于流血的声音夸张处理是如何做到的?有什么意义?
A:其实声音就是表达死亡一种方式,略加夸张只是表达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死法运用了不同的声音效果,有戏剧的表达方式。但也有剧情需要,如最后的要夸张表现捅破肺泡,导致沛良发不出声音;最后境州杀死子虞时的射箭,减弱了血肉声却突出穿甲的声音——即使有很厚的盔甲,却还是坚定地穿了过去,以此来代表人物的复仇心理,借夸张的声音来表达情绪或叙事。另外腰斩公主的情节,在别的电影可能会留白或弱化,但在这部片子里处理的很狠厉,以表现男权社会中女孩的命运。
Q:影片中几乎没有使用背景音乐,而是使用自然的雨声、琴声、雷声,为何这样设置?
A:导演希望制作一部有文艺气息的电影,去掉商业化的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只想用声音表达情绪。若是没有音乐,只靠声音烘托打斗,其实就没了干扰,可以创作比较新颖的风格。这部片子简约至上,环境中只有雨、风、雷、鸟,于是持续地用雨来作为声音的主要来源。沛国都是阴雨,而杨国都是颗粒状的大雨。但在制作中却不能高频地使用一种雨声,会造成听觉的疲惫,所以在寝殿大多是针状雨,表现柔情,而在杨国大颗粒的雨声均是在湖北实录,以不同的雨的姿态来表现不同的气质,前半部分的温吞与后半部分的打斗形成对,互相突出。
Q:摄影师赵小丁老师是摄影出身,后来又做了导演,在这部片子里又做回摄影,在这部戏中较以往的制作经历有哪些不同?
A:导演和摄影是两种思维方式,直接导致创作上思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导演更有大局观,而摄影师相对单纯。但在局部问题的思考上,摄影师需要更深层的感觉,穿透力反而要求更高。其他专业想转导演,最终再回到自己的领域是有帮助的,能更理解体谅导演的辛苦和挑战,能够更容易地做到换位思考。做摄影要有职业理念,需要坚持自己,但有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大的一盘棋上,要记住,听从导演并不是没有个性。
老校友张艺谋导演的作品的展映,以及与主创团队中摄影指导赵小丁、录音师赵楠的交流研讨,彰显了北影人在其不同专业领域的风采。同时,以中国水墨为主要美术风格并且蕴含着浓浓国风元素的《影》也无疑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愿我校所有学子,都能在做电影的道路上,以优秀的前辈为榜样,以做出有价值的作品为目标,成为人民的艺术家。
责任编辑:段俊臣
文字:王校璇
摄影:彭焕彬季侯风艾尼亚毛欢东
排版:毕子雯
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生电视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