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公布了年金马奖入围名单,年末可算是有戏看了。
入围名单中集齐了以张艺谋、田壮壮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娄烨、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以及以毕赣、文牧野、万玛才旦为代表的青年导演;电影方面有如《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样的艺术电影,也有《我不是药神》这种大卖的商业佳片。
可以说今年的金马奖提名名单给评审团主席巩俐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而国庆档正在上映的《影》成为提名阶段的大赢家,十二项提名领跑全场,不仅入围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样的大奖,在表演奖项上,男女主角邓超孙俪也是一一入围影帝和影后的候选名单。
在年末围观金马这出大戏时,我们可以先来围观下《影》这出大戏。
在那部媲美《感动中国》的纪录片aka《张艺谋和他的影》中,张艺谋把《影》定义为“艺术动作片”,但实际上,无论是高度类型化的叙事,还是对于流量明星的选用,都显示了《影》作为商业类型片的本质。
《影》是一部合格的张艺谋式商业大片,但也仅此而已了,你甚至无法再拔高它一分。
在《影》中,张艺谋讲了一个“关于挣扎、存活、可怕的困境以及雄厚的野心”的故事。
沛国大都督子虞,被敌国战将杨苍击败,负伤之后启用从小培养的替身境州,为他行走在朝堂和战场。同时,沛国国君沛良与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计。做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贵族的权谋游戏中苦苦求生,为了活下去而经历种种困境和挣扎。
比起近几年张艺谋自己的作品,《影》是有进步的,它像是对于《英雄》的一次修正,比起《英雄》对于形式的极端追求,张艺谋这次在《影》中除了追求形式,对于叙事的把握显然更加纯熟。
《英雄》的定位是商业大片——大预算、大明星、大场面、大营销,票房也很成功——全球票房1.7亿美元,但是豆瓣7分的国内口碑比起metascore上的84分显然不算成功,国内观众对于《英雄》的诟病主要在于“不会讲故事”、“没有剧情”。的确,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英雄》的叙事节奏及其缓慢,一个二十分钟能讲完的事,非拍了快俩小时了。
《英雄》
事实上,自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大部分作品都败在了剧本,他成了很多人心中过度追求形式的“奥运舞美”型导演,《十面埋伏》如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亦如是。
从《英雄》到《影》,张艺谋对于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已经要好很多了。他能用营造悬疑感、时不时插入的血腥动作戏把观众留在叙事中,最后他也可以用一场戏剧冲突强烈、张力十足的戏让观众忘掉前半段的冗长和无聊。
张艺谋在《影》中也提供了观众很大的解读空间,比如对于子瑜、境州和小艾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于境州这个人物的解读等等。
但无法否认的是,《影》的剧本很老套,对于稍微有点观影经验的观众来说,电影中的每一步都能预料到。
无论你是用“莎士比亚大悲剧的结构”这种弘大的字眼、还是用精神分析法写出一万字长文来解读境州的身份焦虑问题,都无法否认剧本的不新鲜和老套——同类的表达我们早在商业电影如《无间道》、《变脸》,艺术电影如《假面》、《三女性》中都看过无数次了。而同类的角色对位在张艺谋以前的作品也出现过——《菊豆》,同样的弑父和偷窥。
而当你试图讨论电影中关于男女(阴阳)两性的主题时,又会发现电影导演留给“小艾”的表达空间实在是少得可怜,完全不及《菊豆》中的菊豆。
《菊豆》
在《影》最初曝光剧照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期待这次张艺谋会带来什么样的形式,毕竟张艺谋的形式是做得真美。无论是布景还是构图,亦或是摄影和电影色调,《影》在画面上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仅字面意义上的好看。
但他只是保持了以前的水准,并不能上升到“全新的视觉美学”的高度上去。
电影由一个一个的镜头构成,在电影语法上,张艺谋是没有进步的。把大红大绿的高饱和度色彩换成了水墨黑白色调,并不是什么令人叫绝的创新,它依旧是色彩的一种而已,而色彩是张艺谋从《红高粱》以来一直都在运用的符号。
至于其它,从对称到对于群臣的展现,从对屏风之类物件的运用到大型舞美表演等等,全是他在十几年前的《英雄》中用过的。
如果你还记得《英雄》中李连杰和甄子丹在雨中的那场打斗的话,在回过头来看《影》,你看他连刻画水的镜头都和十几年前一模一样——上特写、放慢镜。
《英雄》
在年的一次采访中,张艺谋谈到自己的风格变化:“我是我们这一代导演中变化最大的。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东西南北,我好像拍得比较杂,风格不太具体化。凯歌就是一贯的:追求凝重、追求哲理、镜头内容追求那种不变的张力。壮壮的东西就比较模糊。我自己好像喜欢南辕北辙,喜欢寻求变化。有时候仅仅因为要变化就可以让我有冲动。”
的确,张艺谋其实是一直在变化的。如果回头仔细梳理张艺谋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电影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早期的作品贴合当时反省反思的社会思潮,《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菊豆》。九十年代后随着社会风向的变化,张艺谋也在寻找自己的方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风格差别很大,《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几乎每部影片都不相同。
《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一时期的张艺谋,“试图在国家意志、市井文化、艺术趣味间寻找平衡,‘倔’、‘艮’、‘纯’等简单明了的性格人物成为影片主体,人性表现外刚内柔,与社会上的各种价值体系不存在任何对立冲突。”[1]
《秋菊打官司》
而到了新千年,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张艺谋也开始努力跨越艺术电影局限、转向了商业大片。
焦雄屏在某次采访中说,“有些导演像张艺谋,当年他就受到《卧虎藏龙》对产业界的剧烈影响,所以他再投身到产业界的变化,(就有)像《英雄》跟《十面埋伏》乃至《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么他也一直在摸索,在变动环境中他应该做的创作跟扮演的角色,其实他的代表性也很强。
《十面埋伏》
但是“第五代”肇始于“意义”的深刻与影像的本体表现,这也构成了艺术压力,成为“第五代”导演很难解脱的“惯式”。[1]于是转向商业大片的张艺谋那时不是很会拍商业片,把握不好类型片的叙事规律,从而走向了“形式大于内容”的一面。《英雄》之后的几部电影张艺谋都一直在摸索和改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乃至这部《影》。
在《英雄》横空出世之后,焦雄屏说,“我无意与贡献了二亿多人民币票房并大呼过瘾的观众争论。这的确是张艺谋努力跨越艺术电影局限,争取国际商业市场和奖项(奥斯卡、柏林)的一大步,但是,Someshow我比较怀念那个《红高梁》和《秋菊打官司》的质朴“农民”张艺谋。”
当然我无意怀念那个《红高梁》和《秋菊打官司》的质朴“农民”张艺谋,只是想说《影》也是《英雄》之后张艺谋努力跨越艺术电影局限,争取商业市场和奖项的一大步,从市场反应来说,导演成功了,但也仅此而已了。
参考资料:
[1]《人性表现的三组平行交叉蒙太奇——黑泽明、张艺谋、陈凯歌的艺术人格及其作品》王宜文
每期福利
电影票、衍生品、小礼品、大福袋...
每期都会有福利赠送!
留言说出你对今天推送的电影的看法,就有机会获奖
今天的福利是:
《影》电影票1张
PS:上一期福利已经开奖,
请中奖小伙伴将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在后台私信给我们!
不散所有的活动只在微-信-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点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