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争咸阳游侠多少年ldqu

年年初,对于德国人来说,风雨飘摇的东线战场几乎已经毫无希望,面对苏联红军的大军压境,德军实施“汉尼拔”行动,从东普鲁士撤离大批军人和平民。然而,这次行动展开后不久的1月底和2月初,实施撤离行动的大型客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和“冯·施托伊本”号先后被击沉,死难者共一万余人,成为战争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海难之一。颇有些巧合的是,击沉2艘巨轮的都是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S-13号潜艇。多年以来,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S-13潜艇艇长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马里内斯科在各种文章中被描述成一位酗酒、招妓、冷血而残暴的苏联海军军官,然而如果真的深入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位在冰冷的波罗的海“杀人如麻”的潜艇王牌,似乎至死都是那个阳光明媚的黑海岸边的少年游侠。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马里内斯科(AlexanderIvanovichMarinesko,АлександрИвановичМаринеско),年1月15日出生。马里斯科的父亲名叫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马里内斯库(IvanAlekseevichMarinescu),是个罗马尼亚人。马里内斯库在7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靠着聪明和勤奋,成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农机手。年,马里内斯库加入罗马尼亚海军,成为驱逐舰上的轮机兵。在舰上服役时马里内斯库的表现也一如既往的良好。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和舰上军官的冲突中,马里内斯库一拳打在了对方的脸上。惹了大祸的马里内斯库为了逃脱军事法庭的审判,在战友的帮助下从禁闭室中逃脱,洑水渡过多瑙河逃入乌克兰境内。而在乌克兰,马里内斯库直到年才获得了公民身份,这才得以在大城市里定居下来,同时他还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马里内斯科。马里内斯库可能想不到,当老子的因为殴打军官而逃亡,他的儿子也会因为屡屡顶撞上级而被处分。

年,马里内斯库在波尔塔瓦邂逅黑眼睛美女塔蒂安娜·科瓦尔。两人不久之后喜结连理。结婚之后两人搬到了敖德萨定居,马里内斯库在那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生了一男一女,女孩叫瓦莲京娜,儿子就是亚历山大·马里内斯科。根据马里内斯科的回忆,他的父亲性格宽厚,对儿女疼爱,反倒是他的母亲很严厉,教育孩子的时候下手也重。

(马里内斯科一家)

马里内斯科的青少年岁月就在敖德萨的街道上度过。他说“我7岁的时候游泳水平就挺不错了。造船厂后边有一块停满了旧船的水面,大人从来不去那里。我们这群孩子整天都在钓鱼、游泳、吃东西、抽烟。生活一成不变,我们有时候会跑到游船码头,让游客把零钱扔到水里。要是有人扔硬币,我们就钻进水里你争我抢,那些游客也喜欢看我们在水里为了一把零钱抢来抢去”。

亚历山大·马里内斯科的第一条船是黑海小艇,通体雪白。那些满脸脏兮兮的敖德萨孩子可能每个人梦想中都想要这么一艘游艇,当然普通人是无法得偿所愿的。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游艇本来属于工厂的团队,但他们后来接纳敖德萨游艇俱乐部的成员,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可以。

马里内斯科说:“5年级毕业之后,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大海,我的第一个学校其实就是当地的游艇俱乐部。整个春天我都泡在俱乐部,修理游艇。而在开始航海之后,我很快成为团队里最出色的一员。在那个夏天,我一直在航行,履行一个真正水手的职责。夏天结束之后,我已经经受过了真正的考验”

尽管有个不错的开始,但马里内斯科很快不得不忍痛割爱,游艇俱乐部搬到了阿卡迪亚。对于马里内斯科来说,他简直无法忍受没有船和大海的生活,幸运的是,他很快找到了出路—他在位于兰热龙的一个救助站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主要是在瞭望塔上值班,而这也让他积累了通讯的经验。接下来,马里内斯科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得以加入救援工作。

马里内斯科虽然天性好动,但他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而且很喜欢看书。不过他在学校里只待了6年,年,13岁的马里内斯科就开始作为实习水手,在黑海航运公司跑船。14岁的时候,这些少年就曾经先后随航船抵达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不过他很快又收到了青年航海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能够进入学校学习不但是荣誉,而且是严肃的考验。马里内斯科在第一年的学习内容包括木工、铣工和管路等课程,这都是水手必须掌握的技能,此外还要学习导航、帆缆索具的基础知识,阅读海图和货运文件。这些对马里内斯科不算难事。到第二年,他们的课程难度更大,全班学员都被送到波罗的海列宁格勒附近芬兰湾的拉赫塔,他们在这里住在营房里,过着一种准军事生活。在这里的日常生活要听从号音的指挥,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尽管他们住的地方靠近防波堤,但学员们只能在周六才被允许去海滩。即便如此,他们也不用值日。马里内斯科的同学谢尔盖·沙波什尼科夫回忆说“这位老水手并没有刻意讨好谁,但他出色的个人魅力仿佛有魔法,我们成了朋友,我们学会了共同学习、生活,不会互相打扰,也不会讨人嫌。在今天这个核潜艇和太空飞行的时代,科学家们总是在研究如何让艇员或宇航员能够互相适应的心理问题。然而我们当时甚至都没有这些概念。但是在‘拉赫塔’严格遵守命令的生活,其实大有深意。这就好像是一个过滤器,谁如果不能适应这样的生活,那就趁早和航海告别吧,因为大海上的生活会更困难”。在这个学校里一般来说学习时间是2年,不过马里内斯科只用了一年半就完成学业,然后免试进入敖德萨海事大学。

(左一、左二为马里内斯科和第一任妻子,照片时间为30年代)

马里内斯科在这里为将来成为领航员继续深造。经过一年的学习,包括在著名的“同志”号帆船进行为期5个月的实习,马里内斯科参加了一次正式的考试。这次考试的考官是12名铁面无私的船长,参加考试的学员为40名,而最后能够合格的只有16人。在毕业之后,马里内斯科暂时回到了岸上,虽然海洋科学在他心目中仍然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参与公共事务。马里内斯科在很短的时间里参加了不少活动,作为苏联电影和摄影之友学会的活动家、表演工作者和水手俱乐部的业余合奏团成员。年4月,马里内斯科首次接受任命,进入黑海船队,在一艘船上担任三副。他后来回忆说“我们的这条老船排水量不过吨,在克里米亚—高加索航线航行,主要运输粮食。船长经验丰富,恰好酒量似江海。我上船以后,他仔细地盯着我盯了两礼拜,后来他跟我说,在我值班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放心。两个月以后,我被晋升为大副。当时我们跑的这条线是把粮食从赫尔松、斯卡多夫斯克和尼古拉耶夫运到外高加索各港口。为了超额完成任务,我们的船总是会超载,当然一段时间来基本还是安全的。有一次,我们向巴统港出发,20个小时以后我们遭遇了暴风雨,船舱有多处损坏,连舷梯和救生艇都被吹走了。等到了巴统,我们打开货仓,发现是被海水浸透膨胀的粮食救了我们,被浸湿的粮食堵住了船舱的漏洞”。

马里内斯科在货轮上没干太长时间,年秋天他进入海军。当年11月马里内斯科抵达列宁格勒,在完成了海军军官培训之后,他又前往领航班学习。马里内斯科在前往列宁格勒前不久与未婚妻完婚,两人一起北上。马里内斯科在海军服役初期的情况人们知之甚少。在最初几个月,海军里的老同志指出“亚历山大学业上很好,不管是团组织还是学校对他的表现都没有差评,但他偶尔会情绪低落。马里内斯科是个经过考验的航海家,有希望在黑海担任船长,不过他在这里又变成了学员,从一开始他就学到了不少东西”。

马里内斯科在年再次提前完成培训,并被分配到Sh-“黑线鳕”号潜艇担任领航员。马里内斯科抵达之后不久,很快就为潜艇的远航做准备工作。这个个头不高但是身材强壮的新人很快就了解了潜艇,掌握了航海、轮机和武器装备等情况。马里内斯科满腔激情的为接下来的航行做准备。老潜艇兵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回忆“那次出航持续56天,对‘黑鱼’来说这个时间是挺长的,在这样的航行中,能完全展现一个人的全部。亚历山大是个真正的水手,他的工作无可挑剔,性格开朗,全艇官兵立即都喜欢上了他。几个月之后,他就对这艘潜艇非常了解了,很显然,他正在为担任艇长做准备”。

到年,马里内斯科军人生涯的一段关键时期告一段落。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潜艇兵,这成了马里内斯科新的人生目标。37年11月他奉命前往海军高级进修班,毕业之后就有资格独立指挥一条舰艇。但是马里内斯科的命运在年突然急转直下,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马里内斯科收到了立即停止进修并复员的命令。这道命令并不意味着马里内斯科犯了什么错误。后来的历史学家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推断他被迫复员的原因,要么是他曾经在外国领土短暂停留过,要么是因为他的父亲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在年,苏联曾经一度要求芬兰族、立陶宛族、拉脱维亚族、爱沙尼亚族、德意志族、波兰族、罗马尼亚族、保加利亚族和希腊族等民族不得入伍。

马里内斯科被迫离开了自己深爱的海军,除了商船队之外他无处可去。马里内斯科只能忍受痛苦的流亡,他很明白申诉毫无意义,所以他选择沉默不语,也没有去找组织上要说法。马里内斯科只能在城市里游荡,四处寻找朋友的帮助。他也不谈自己的感受,只是简单地说,出了些问题,总会搞清楚的。幸运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不久之后,马里内斯科又受到了前往潜艇训练支队的命令,他满怀热情的重返岗位,誓要夺回损失的时间。年11月,马里内斯科终于完成了培训,被晋升为上尉,同时担任M-96号潜艇艇长。

在担任艇长之初,马里内斯科就遇到了无法预料的困难,主要原因是M-96号艇是全新的,全艇官兵自然也是全新的团队,没有经过磨合,也谈不上经验和传统。在交付潜艇后的6个月时间里,造船厂的工程人员会随艇一起工作,这也让潜艇官兵难以正常履行职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艇上的空间狭小,没有留出政工军官和副职的指挥位置,可马里内斯科既没有助手,更没有做政治工作的经验。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帮助艇上几位同为“菜鸟”的部门长,他忘我的工作。很快他们凝聚成了一个出色的团队,年,M-96在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的评比中位列全海军第一。马里内斯科获得了海军奖励的一块金表,同时还被晋升为大尉。年1月,海军方面给这位时年27岁的艇长做出如下评语:“果断、勇敢、足智多谋。是个出色的海军军人,随时都做好了准备。他明白应该如何迅速做出争取的决定。他善于培养下级的技能、知识和斗志。他公而忘私,坚韧不拔,经验丰富,爱兵如子”。

在战争爆发前,M-96号潜艇一直在执行定期巡逻和搜集情报的任务。艇员在日记中记下了M-96在战前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是出海的第9天,大家都疲惫不堪,不过工作完成的都很好,按照去年我们海军第一的标准来看,今年更进一步。现在我们紧急下潜只用17秒,而条令规定是35秒。到目前为止,其他潜艇还都达不到这一标准。维持这样的水平并不容易,但大家都毫无怨言”。战争爆发的时候,M-96正在海上航行,此时在芬兰的汉科半岛基地,苏军正在紧急动员了起来。在战争爆发前,马里内斯科和许多苏军军官一样,把妻子女儿带到了汉科半岛,现在她们不得不和其他苏军军属一起乘船向列宁格勒撤退。马里内斯科暂时还见不到自己的妻女,年7月他指挥M-96号潜艇进入里加湾作战。当时里加湾的水雷情况勉强还可以承受,但是在返航的时候局势开始恶化。马里内斯科当时还没有穿越水雷区的经验,但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因为在水雷区,一丁点错误都会造成万劫不复。马里内斯科后来回忆“再没有什么比水下通过水雷区更痛苦的事情了”。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斗争,有时候决策只能靠赌,靠着本能把全艇官兵带出来。最终马里内斯科把M-96安全带回了喀琅施塔得。

返回喀琅施塔得之后,马里内斯科收到了上级的命令,海军要从波罗的海舰队调2艘M级潜艇,其中包括M-96,调往里海区舰队,需要将潜艇拆解,通过铁路运输。但是由于德军的进攻势头凶猛,这道命令取消了,M-96仍然要留在波罗的海。列宁格勒战线局势危急,M-96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经常执行布雷任务。年2月中旬,在德军炮击期间,一发炮弹在M-96潜艇左舷2米外爆炸,导致艇体外壳受损,2个水密隔舱进水。M级潜艇的排水量只有吨,储备浮力并不大,2个隔舱进水就已经很严重了。所幸由于艇员反应迅速,避免了更大的灾难。但是这次潜艇受伤,在遭到封锁的条件下很难修理,同时柴油机也坏了,所以直到年夏天M-96艇才修复完毕,到8月才重新开始战斗巡逻。

马里内斯科在这次出击中,充分运用自己以前在商船工作时的经验,他很了解运输船的航行特点,一举击沉1艘吨的德国运输船。这次行动是下午展开的,当时M-96在伏击位置发射的2枚鱼雷都命中了目标。运输船虽然有3艘巡逻艇护航,马里内斯科还是决定紧紧跟住对方,寻找机会,跟随敌人向爱沙尼亚的帕尔迪斯基港航行。马里内斯科的行动迷惑住了对方,一直紧紧跟随。在第11天的时候,潜艇在上浮的时候遭到了敌舰的攻击,不过这次攻击显然是“误击”,几声炮响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而马里内斯科也学聪明了,他下一次上浮的时候选在了2艘巡逻艇中间,为的就是万一再遭到攻击,就能让敌人互相打起来。

马里内斯科的指挥为他们赢得了时间。后来苏军水兵才弄明白,为什么德国船队把他们当成了友军。在M-96艇指挥塔位置的白色迷彩形状远看有点像万字标,所以才得以蒙混过关。在这次战斗中,马里内斯科荣获列宁勋章,在返航的途中他还完成了另外一项侦察任务。接下来,他被晋升为海军少校,并且得以入党。作为夏季作战的30名优秀海军军官之一,马里内斯科获得的另外一项奖励,就是获准休假,他乘坐飞机离开列宁格勒,到后方与妻女团聚。

年对于波罗的海舰队的潜艇部队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苏联潜艇被迫减少行动,而且还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德军在芬兰湾的入口处设置了严密的封锁线,在年年初,苏军有几艘潜艇在封锁线上被击沉,苏军为了减少损失被迫暂停潜艇出动。而也是在年,马里内斯科被任命为S-13号潜艇艇长。他后来回忆说“这艘潜艇很大,所有东西都是焕然一新的,无论是官兵还是设备。在原来的‘小家伙’级潜艇,我熟悉每一名战友,信任他们,反过来也得到他们的信任”。不过马里内斯科仍然克服困难,一方面熟悉下属,用自己的方式训练他们,在涅瓦河上反复进行潜水训练。另一方面,马里内斯科还致力于掌握炮术射击诸元数据。因为S-13潜艇除了45毫米炮之外还有1门毫米炮,由7人操纵。然而在年,马里内斯科没有得到出击的机会。

困守在港口里对于马里内斯科和他的部下来说是痛苦的,他们无法为牺牲的战友付出,只能无所作为的消磨时间。在年,苏军几乎在所有方向都转入进攻,对潜艇兵来说,积累的经验和力量也要有用武之地。官兵们的心态越发紧张烦躁。也许是继承了父亲桀骜不驯的血液,在年夏秋,马里内斯科曾经两次因为违纪被关禁闭,而且还受到了党内警告。直到年5月,潜艇支队党委才决定“因其高度纪律性和忘我工作”撤销了马里内斯科的处分。

在芬兰投降之后,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潜艇再次展开活动。S-13号于10月1日离开喀琅施塔得,前往但泽湾海域活动。10月9日,S-13发现了武装运输船“齐格弗里德”号,虽然马里内斯科解算的鱼雷射击角度没有什么问题,但对方的船长及时减速转弯,所有发射的鱼雷都和船艏擦肩而过。不过暂时的失败并未让马里内斯科气馁,他再次发射了1枚鱼雷,但是这一次又从敌船船艉擦过。鱼雷攻击失败了,但马里内斯科显然不打算就此罢手,他马上下令“炮兵准备”,接下来潜艇和运输船展开了炮战。苏联水兵的炮术显然比德国人好,“齐格弗里德”号很快开始下沉,而S-13也迅速摆脱了德军护航舰艇的追杀,最终返回汉科港,苏联人已经再次拿回了这个基地。“齐格弗里德”号被德军拖回但泽港,到年春才修复。马里内斯科因此荣获了一枚红旗勋章。

(马里内斯科和另外一位艇长在一起)

(5年俄罗斯的一部电影《天下第一》,塑造了一位性格桀骜不驯的艇长马里宁,据说就是以马里内斯科为原型)

S-13返回汉科之后,在年11月和12月一直在修理,在此期间马里内斯科又一次出现了违纪行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时候他的妻女并不在汉科。后来他的妻子妮娜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到今天其实我也理解了,如果你一个人沉浸在战争状态那种非人的压力下,那就不要指望他在日常生活中做个谦谦君子......不过当时我太年轻了,所以没有原谅他的胡作非为”。在新年前夜,马里内斯出人意料的行为让所有人都为之失望—他未经允许离艇到城里去狂欢,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归队。这件事可以说非常严重,前所未有。此时战争尚未结束,军纪是不容触碰的,更何况这里是芬兰,不久前还是苏联的敌国。上级警告马里内斯科他有可能要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不过在这个时候S-13号潜艇做好了出击的准备,全艇官兵仍然信任他们的艇长,而马里内斯科也被允许将功赎罪。年1月9日,S-13号潜艇再次出现在但泽湾。

(S-13艇出击航线)

马里内斯科再次回到了他无比熟悉的大海,又成了部下眼中那个艇长,勇敢、机智而充满活力。S-13在指定活动海域活动了13天,曾经有几次与敌船有接触,但是马里内斯科并未发动攻击,他希望等到更大的目标,所以暂时要节省鱼雷。最后马里内斯科决定转移到但泽湾南部。1月30日晚,S-13号潜艇发现有一支船队离开但泽湾向西北方向航行。声呐很快就传来了巨大的推进器螺旋桨发出的声音。S-13上浮之后发现水面能见度很差,此时海面上风雪交加,同时海况较高。为了避免遭到撞击,S-13迅速下潜到20米深度,但如此一来就大大影响了航速。马里内斯科通过声呐判断敌舰已经驶离,当时的技术条件又不允许在盲目条件下攻击。当敌舰从潜艇前方驶过之后,他命令潜艇上浮,此时能见度有所好转,马里内斯科发现了敌舰,他命令马上加速,展开平行追击。

追击远洋班轮并不容易,经过两个小时的追击,马里内斯科做了个危险的决定,主机强通压提高航速。疯狂的追击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艇长一直没有离开指挥塔。此时的能见度仍然不高,不过反过来也有利S-13的隐蔽,敌船也没有发现S-13的踪迹。在接下来的决定性时刻,攻击行动堪称完美,3枚鱼雷命中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分别击中了左舷船头、船身中间的游泳池和尾部的主机舱。另外,S-13总共发射了4枚鱼雷,但这第4枚鱼雷发射的时候出现了故障,卡在鱼雷发射管里,后来被拉了回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中半个小时即沉没,与之共同沉没的还有多乘客。不过S-13的艇员并未亲眼目睹这一切,在攻击完成之后,马里内斯科命令紧急下潜。应该指出的是,以往有不少文章认为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官司缠身的马里内斯科的“独走”,暗示这位急于戴罪立功的艇长是在杀良冒功。但实际上S-13的行动计划是由岸上的指挥机关制订的,马里内斯科的任务只是执行。事实证明马里内斯科的指挥是完全正确的,虽然“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有好几艘护航舰艇,但根本没有预料到S-13的攻击,在鱼雷爆炸之后也是一头雾水,根本找不到潜艇的踪迹。

(39年时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护航舰艇接下来只能搜索潜艇的大致位置,在近岸海区潜艇并不容易隐蔽行踪,马里内斯科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机动艺术。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持续了4个小时,德军护航舰艇投掷的枚深水炸弹没有一枚能伤S-13艇分毫—当然,这并不包括在爆炸时被震碎的灯泡。马里内斯科后来谈到这点的时候说:“当大家跟我说我很走运的时候,我笑了,想起来苏沃洛夫的那句话‘一次走运,两次走运,但总得有时候还得学点技巧......’”。护航舰艇最终耗尽了深水炸弹,S-13也随之撤离危险水域。

超级客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沉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在汉科半岛基地的苏军官兵甚至在S-13返航以前就得知了他们的壮举。不过这场“世纪之战”的参与者并未刀枪入库。在返回基地进行维护并重新装填鱼雷之后,S-13全艇官兵再次出击。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协助舰队航空兵。抵达指定海域之后,S-13发现了1艘“埃姆登”级轻巡洋舰和6艘“卡尔·加尔斯特”级驱逐舰,敌舰队正在向德国航行。这次行动有点类似于追击“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先是巡航速度,然后全力追击,再次使用强通压加速。尽管这次艇艏鱼雷发射管只有4枚鱼雷,马里内斯科仍然决定采用相同的攻击战术。年2月10日,S-13发射的2枚鱼雷全部命中,辅助巡洋舰“冯·施托伊本”号被击中之后,在20分钟时间里迅速沉没,这一次同船沉没的是多人。而马里内斯科这次也没有选择紧急下潜,而是全速航行,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尽管取得了连续击沉2艘巨舰的成就,但是马里内斯科只获得了红旗勋章,之所以建立奇功为未获殊勋,这有可能是和他在新年之夜的违纪行为有关。马里内斯科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告诉战友“既然整个团队都获得了荣誉,我个人的进退又有什么呢”。接下来的战斗巡航在4月20日展开,但这一次出击并没有遇到什么有价值的目标。不过就算是没有爆发战斗,但战斗巡航的强度丝毫不减。在从4月25日到5月5日仅仅10天的时间里,S-13艇就逃脱了敌船14次攻击。可能是战争快要结束了,德国人都忘了怎么打仗了,这么多次攻击都能击沉一个中队了。当然,马里内斯科与全艇官兵真正能够倚仗的还是他们自己出色的战斗技能。这位王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还在海上,就如同战争爆发时一样。在整个战争中,波罗的海舰队总共13艘S级柴电潜艇,只有马里内斯科的S-13号最终幸存下来,这多少有些传奇色彩。

在经过了长时间逼仄潜艇中的航行之后,马里内斯科允许水兵们上岸休假,并将之称为“消磁行走”。不幸的是,马里内斯科本人似乎辜负了上级的信任,长时间的紧张、疲惫、孤独导致的精神紊乱,让他和上级机关产生了冲突。有一种说法是马里内斯科有癫痫的初期迹象。结果他的军衔被降为大尉,被调到另外一艘潜艇上担任副手。舰队相关领导其实很欣赏马里内斯科,希望为潜艇部队保留住这么一位人才。但对马里内斯科来说,他很难接受和S-13说再见的处理,同时他也很难居于人下。库兹涅佐夫上将后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罚并没有挽救这个人,反而打垮了他”。在得知军衔被降之后,水下王牌马里内斯科在年11月选择退出现役。

退役之后,马里内斯科也没有离开大海,在年到年,他在跑国际贸易的商船上担任大副。但后来由于视力问题而被迫离职。不过在列宁格勒航运公司工作期间,马里内斯科认识了无线电报务员瓦伦蒂娜·格罗莫娃,后者成了他第二任妻子。两人结婚之后很快又生了个女儿。年,马里内斯科被调到列宁格勒航运研究所担任副所长。脾气耿直的马里内斯科很快就和经济上不干净的所长发生矛盾。不久之后,马里内斯科在所长口头允许的情况下给贫困员工分发了一些泥煤,这些压舱的泥煤本来是待处理的废品。结果马里内斯科很快因为“私分社会主义财产”的罪名被起诉,并被判三年徒刑。一年之后,所长因为经济问题被捕。60年代初,有关部门重新审查了马里内斯科的案件,最终推翻了之前的判决,恢复了他的名誉,同时还恢复了海军退役军官的退休金。

年10月,刑满释放的马里内斯科回到列宁格勒,尽管生活艰难,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失生活的勇气与幽默感。在工厂里担任装卸工、测绘员和供应部门的职员。生活中几经波折的马里内斯科还是如以往那般耿直,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针砭时弊。而关于战争时代的功勋,马里内斯科从未对他人谈起。女儿回忆那时候的父亲,业余时间沉迷于拳击、歌唱、跳舞和钓鱼。

尽管马里内斯科又离婚了,不过在六十年代初这位浪子又找到了新的归宿,和自己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瓦伦蒂娜·菲利莫诺娃结婚。

年年底,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罹患食道癌,当时为他治疗的医生说“亚历山大·医院表现的非常勇敢,忍受着病痛......却从不抱怨命运,他曾经坦率的告诉我,他没有失去希望和信心,相反,医院外边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年11月25日,50岁的马里内斯科去世。年5月5日,在经过海军退役军人的不断施压之后,马里内斯科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27年,距离“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沉没也已经过去了45年。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zz/7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