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一个陌生的国家名字频繁出现,吸引各方媒体瞩目。
它就是立国有数百年之久,期间多次亡国又多次重生的波罗的海三小强之一的立陶宛!
之前立陶宛这个数十年都不怎么会出现于各大报端的国家,大众如果有印象也是上一次出现可能是90年苏联快解体时独立出来的共和国了,最近能出现在各位的印象中,主要是为表忠心的外交骚操作了。
接下来我们简单讲讲立陶宛的前世。
立陶宛无论国家和民族出现的时间都很晚,之前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野蛮人部落,11世纪中期立国,随后经历了一系列宗教军和政治动乱。由于初代国王明道加斯以及他的子嗣都在宗教动乱中被暗杀,之后没有合法的继承人。
而现在的东欧史学又被西欧所主导,只有经历教皇加冕的国王才是国王,东正教有且只有一个皇帝是西欧史学承认的,就是拜占庭皇帝,认为其与的东正教国家都是从属关系,最高也就是大公,所以其余在历史上出现的东欧国家都是公国或者侯国,有点照搬神罗分封的意思。但是整个东欧的这些国家对拜占庭没有丝毫的从属关系。立陶宛王国正统绝嗣,继任者是最初大多是东正教或者多神教徒,之后又在皈依天主教上反复横跳,而后又因为和波兰国王这个头衔的合并,所以立陶宛在历史上就变成了立陶宛大公国。
直到维陶塔斯和雅盖沃这对表兄弟时期,立陶宛大公国达到鼎盛,国土面积是当时的欧洲之最,也是因为这两个人奠定了日后和波兰的合并。这段历史比较复杂且无趣,就不过多赘述了,想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
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合并后基本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合并之初那真是拳打神罗脚踢罗斯。就有了那句调侃名言,平独镇露大波波。最后也被之前说的三家瓜分,一般原因有很多,什么继承者,制度,政治宗教原因,太多了,就说个最主要的原因吧。
战略原因,与其说没有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不如说这个国家就没有战略。国土四周那些还没有成长起来,但是极为有潜力的国家挨个揍一遍,比如后来的瑞典,俄罗斯,普鲁士,奥匈帝国。其中揍得最狠的就是普鲁士前身之一的条顿骑士团。了解欧洲历史的就知道,普鲁士的成长可以极为漫长和曲折,成为有影响力的西欧国家用了将近四五百年的时间。在成长为后来能拳打奥地利脚踹法兰西的普鲁士王国之前,那成长过程用励志都委屈了,简直就是屌丝超级逆袭,还是那种天天挨揍的屌丝。
没有战略规划,打仗全凭喜好。最基本的战略规划相信读者都知道,要知道自己的国家定位,并且确立首要敌人和次要敌人,次要敌人能和就和,能拉就拉。首要敌人那肯定是要挫骨扬灰的,但是对首要敌人,尤其是在俄罗斯做大之后,大波波却从来没有具体限制和除掉俄罗斯的规划,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本来和它站在同一战线对抗俄罗斯的几个汗国,也能因为一点利益就揍人家。没有传统盟友,在他们眼里,在座的各位都是爬虫,看谁弱小不顺眼就踩谁。后来,命运就注定了,俄普奥三国心中毫无波兰!其中立陶宛被沙俄吞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沙俄中道
崩殂
,立陶宛获得了独立,长期灭国的立陶宛并没有政治智慧的积累,在独立之初的一战结束,到再次给国家玩没的年这一段时间内,有几个对立陶宛有利的历史机遇,只要能抓住一个,后来的结局不说多好吧,再次灭国也不至于。
一战结束的头十年,德国被带上镣铐,影响力停滞,经济军事政治实力暂时凋敝。奥匈帝国拆得比以后的苏联还稀碎。苏联刚刚和各种干涉力量较量完,政治和经济实力比起沙俄都不如。英法虽然打赢了,但是自己也很惨,拼掉了一代人却没有换回具体的利息,殖民范围没咋变还搞得反抗意识蔓延。美国除了赚钱外还派兵参战,实际战略好处是一点没捞到,被英法联合在巴黎和会来回忽悠,无法参与欧洲战后的政治事务。这件事也为美国在未来拆解殖民地体系留下了深深的伏笔。意大利二五仔,没实力。日本?先不说这时实力还不如意大利,关键还地震了,和被打碎的欧洲没啥区别,急需回血。
这时的立陶宛别说找靠山了,愿意打招呼的国家都没几个,这处境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都不为过。周围国家不多,就三个,北边和它一样,瑟瑟发抖,东面新生苏联,南边波兰。也许读者害怕苏联能想通,但是为什么会害怕波兰呢?先不说历史上合并过几百年,就说波兰这谁弱揍谁的性格,那就浑身发抖。其实立陶宛这时放下和俄罗斯人的历史恩怨,不说投怀送抱,主动接近苏联并签订军事经济类的条约就不会有之后的三次通牒亡国了。
果不其然,第一次通牒来了,由于之前和波兰合并过几百年,所以对立陶宛的领土在当时看来是有合法性的。年波兰就派兵占了立陶宛的首府维尔纽斯以及东部的一些领土。
立陶宛刚刚独立时,执政党属性来回变化,向左向右再加上保皇来回反复横跳。直到波兰出兵,才决定抱苏联大腿,但是首是都要不回来了。如果一直抱住苏联大腿,那么二战打完就复国也不是梦想。年底,法西斯类型政党夺权成功,立陶宛彻底和苏联拜拜了,不过这也是有历史因素在的,立陶宛对百余年俄罗斯人的统治那是恨得咬牙切齿,这种选择早晚的事。
随着德意志第三帝国崛起,第二次通牒来了,梅梅尔这个在一战中德国割让给立陶宛的地区,德国肯定坐视不理。原因是因为立陶宛虽然有海岸线,但是不适合做港口,法国为了尽量削弱德国,就把梅梅尔给了立陶宛。凡尔赛条约的产物,小胡子肯定会要回来的。并且之后在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中将立陶宛划为德国势力范围。
在二战西线如火如荼的进程中,苏联的体量和受到的威胁已经不允许它再作壁上观,必须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战略缓冲区域。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已经被苏联通牒吞并,再加上二战开始时吃掉的波兰东部。还残留的立陶宛在地图上就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强迫症患者表示特别不舒服。苏联照会德国,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放弃了立陶宛。然后第三次通牒来了,苏军直接开进立陶宛,立陶宛亡国。
其实立陶宛人民对于波兰人第一次通牒丢掉的土地是痛恨的,但是比起最后一次亡国,再加上之前被沙俄统治的经历,立陶宛对于俄罗斯人建立的国家在后面数十代人心中有了世世代代的仇恨和厌恶,这在几次苏联内外交困的大变故中都有体现。捡重要的几次说说;
第一次,苏德战争时期。由于苏联大清洗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苏联的真实实力比纸面实力差得太多,立陶宛亡国仅一年,德军就来了。立陶宛人真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都不为过,德国人尽然在这里感受到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不到三年,苏联人就回来了,德军在撤离时留下了大量的军火,立陶宛人就地组织起了游击队。这个游击队叫森林兄弟。为了能更好地更低成本的统治立陶宛,苏联这边起初是不想打的。但是对这个森林兄弟是说也说不动,劝也劝不动,还杀了苏联劝降的使者。然后就是慈父一笑,生死难料。接着古拉格游乐园和西伯利亚观光景点吸纳了几十万立陶宛游客……
第二次,苏联迎来了西方世界最最喜爱,最受欢迎也是评价最高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戈尔巴乔夫的一通微操之下,苏联这个曾经的巨人已然摇摇欲坠。随后年,立陶宛独立。
在这之前还有很多作死的表现,就不具体细说了。总的来讲,在慈父之后的苏联时期,苏联对立陶宛是很好的,因为这里人的受教育程度高,苏联很多超高附加值的产业都规划在这里。这里的人均生活质量和收入也是苏联境内最好的,但是立陶宛人始终没有忘记之前沙俄和慈父做的事,就像乌克兰人无法忘却大饥荒一样。
独立后的立陶宛认准美国大腿,死死抱住。美国和俄国人在霸权上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俄国人对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哪怕抢来的土地在之后的管理成本要比收益多很多,他们也不在乎。美国人在领土扩张到差不多今天的版图后,除了一些极具战略意义的土地,再没有发动过抢夺领土类的战争,因为他们从英国人身上学到了教训。任何被侵占的国家一旦民族主义觉醒后,治理成本就会变得极为高昂。美国又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赚钱,满足国内资本家的胃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美国主要是文化渗透,影响力渗透,资本渗透。成功后就可以榨取被渗透国家劳苦大众的剩余价值,被渗透国家的民众往往还会竭诚欢迎这种榨取。
立陶宛不管知不知道这些,它都没得选。土地没了国家就没了,钱没了有人有土地,还能有产出。而且美国对欧洲国家的榨取的方式相对温和,最起码都是白人,又可以帮助美国对其他地区以及大洲渗透理念,没理由竭泽而渔。
下面说说为什么立陶宛这么跳。
第一,还是害怕俄罗斯,克里米亚事件唤醒了立陶宛被俄国人统治数百年的敏感神经。立陶宛人口只有多万,大多数人教育水平很高,大都从事高附加值产业,比如激光。GDP也就比俄罗斯军费高一点,虽然人均收入很高,但是人少总量小。所以对抗俄罗斯从来就没想过自己能行,全国的军队也就一万出头,还都是轻装,打算俄国人一来就化身森林兄弟打游击等待美国爸爸救援。但是乌克兰一系列冲突中美国的表现让立陶宛惊出冷汗,所以急于表现自己,让爸爸觉得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历史上被波兰人统治过!血缘和语言上也与波兰人更亲近,又被统治过,波兰人犯二的精神也多少被继承了一些。比如为表忠心,在整个欧洲都不敢拿东方某大国的核心利益说事的时候,立陶宛站出来了,然后就是经济和政治上求锤得锤……
俄乌一系列的冲突让立陶宛急于表现自己的价值,只要是美国爸爸说的,它也不管政治和经济上有什么影响,直接站队,疯狂想象自己是爸爸的好大儿。所以立陶宛的一系列外交政治操作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读者有什么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