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针对波罗的海三国议员窜访台湾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严正回应,中方坚决反对建交国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和政治往来,这一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我们敦促有关方面谨言慎行,停止向“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我们也正告台湾当局,妄想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是打错了算盘,注定以失败告终。
此前一天,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国会的“友台小组”共10名议员抵达台湾,受到了台当局的热烈“欢迎”。
纳“投名状”邀功请赏
对于此次三国议员访台的行程和目的,岛内多家绿媒报道称,他们是来参加12月2日至3日在台北举办的“年开放国会论坛”。该论坛由台立法机构、外事部门,与“美国国际民主协会(NDI)”及“台亚基金会”共同举办。
不过,岛内舆论一眼看穿了背后的目的。有网友讽刺称,“三国又来捞好处,讨钱啦”!也有网友表示,“都是同病相怜的马前卒,相互取暖罢了”。
在特约评论员张彬看来,这些议员来台参加论坛只是幌子,实则是来邀功请赏的。这个邀功请赏,包含向两方面的请赏。一个是向美国邀功,一段时间以来,立陶宛等国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做了很多美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说了很多美国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无形中成为了美国对华整体遏制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从立陶宛等国的角度来看,既然给美国纳了“投名状”,那必然要获得相应的好处。
此外,三国来访也是向民进党当局请赏。目前,民进党当局渴望拓展“国际空间”的企图,未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而一些所谓“邦交国”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减少,这些都让民进党当局深感压力。而诸如立陶宛等欧洲这些小国的所谓“撑腰”和“打气”,无疑让民进党当局如获至宝。因此,这些欧洲国家前去台湾,目的是要向民进党当局要好处,来弥补他们因“挺台”而造成的对华关系的损失,而民进党当局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事实上,这种肮脏交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11月19日,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甚至公开承认,立陶宛在打“台湾牌”上要到了“好处”——立陶宛将与美国国营进出口银行签署一项达6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协议,他还强调这是美国“意在缓解立陶宛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大陆纷争所造成的财政损失”。
民进党当局借此大搞“政治秀”
对于此次波罗的海三国议员的“来访”,民进党当局兴奋不已,借此搞起了大内宣。
台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堃“赞赏”立陶宛等国“反中”的勇气,“让外界看见了台湾”。多位民进党内人士也声称,“这次立陶宛等国的多位政要来台,象征着准官方互访的外交关系”,“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而岛内绿媒也大肆炒作称,该访问团来台将深化所谓“双边关系”,使得“台欧交流升温”等等。
特约评论员张彬表示,对于民进党当局来说,他们希望利用这三个小国来搞一场“政治秀”,一方面为民进党的“内宣”提供话题,增加自己政治上的声势;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凸显台湾在国际场合的所谓“存在感”;同时,民进党当局还希望利用这些国家部分政客的支持,形成对抗大陆的相应筹码。
不过,可惜民进党当局只考虑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完全没有顾忌到台湾民众渴望和平稳定的心愿。对于“台独”势力的遏制和打击,中国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足够多的制裁手段。民进党当局以牺牲台湾民众的利益,来达到政治目的的图谋,注定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
警惕台当局将欧洲作为主攻方向
近来,民进党当局与欧洲方面加强勾连,频繁向欧洲大打“疫情悲情牌”“民主牌”和“安全牌”,以此来换取欧洲国家的同情。而一些欧洲政党和政客想博出位,在台湾问题上跟风美国,动向值得警惕。
今年9月,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通过“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草案及修正案,主张欧盟与台湾应建立更紧密、更牢固的“伙伴关系”,这也是欧洲议会首次发布涉台内容的报告。此后,欧洲议会13人窜访台湾,这也是欧洲议会史上首次派遣官方代表团“访问”台湾。
而在今年10月,台“经贸考察团”又窜访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等国,不断拉拢这些此前民进党当局并无所谓“深交”的中东欧国家,蓄意制造“一中一台”的假象,离间破坏中国同建交国的关系。
面对民进党当局不断加码的对外勾连,张彬建议,中国要加强和欧洲国家的充分联系和沟通,加大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谨防“台独”势力利用西方小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让其他国家“有样学样”。“对于国际社会,我们要以正视听;对于‘台独’势力,我们要露头就打,这两只手都要硬”,张彬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