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要怪张艺谋

看完《长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是明艳的五军盔甲配色?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是奥运开幕式团体操般的人海调度?

还是除了“百岁山”的鹤军,剩下四军主将的角色基本相当于…

…的存在感?

本篇Driver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张艺谋导演就《长城》接受采访的文本进行分析,为您还原真实的车祸现场。

1、《长城》中怪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张艺谋表示影片虽然是一部“魔幻怪兽片”,但风格偏写实,给怪兽设定了“基本原则”,“在原则之内,故事才有意思。”(时光网.11.23)

那么怪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阅毕电影,Driver脑补出投资人和饕餮的对话。

投资人:“你们想上戏,必须遵守基本法,就是其他所有人都能死,那个穿蓝盔甲的小姑娘绝壁不能弄死。”

犬坐于前的饕餮们一脸懵逼。

投资人转身吐出烟圈:“为了让她多上戏,其他人该弄死的都弄死。”

饕餮:诺!

怪兽的原则,就是不吃景甜。

2、景甜的鹤军主帅为啥是核心主角?

这当然取决于导演对于优秀的定义

这就是“懂外语、有能力、很神秘。”

在国师著名旧作《三枪拍案惊奇》中,毛毛就是这么形容小沈阳的优秀。

先说懂外语:甜姑娘新东方暑期班一般流利的口语一直是沟通中外,推动剧情的关键因素。

再说有能力和很神秘:确实没人知道她是怎样拿到这个角色的……

甜姑娘基本一直在一脸茫然地尬白鹤亮翅。

有那么一刻,Driver恍然觉得导演在黑她:

在扇骨形的城墙机括上,

她之所以能不断蹦极般冲下去拼杀,

又毫发无伤折返,

不是因为她有多勇猛

而是因为腰上套着绳索。

对,因为她仅仅是个乖乖的“提线木偶”。

而他们谁不是呢?

3、《长城》会成为怎样的文化现象?

张艺谋是有野心的希望把《长城》拍成一部酷炫的电影,还希望这部电影能拍成一个媲美《星球大战》的系列,成为一个文化现象。(时光网.11.23)

成不成为文化现象不知道,基本能成一个没文化现象。

《长城》并不是在传递中国文化,而是堆砌中国元素,这与中国文化不能划等号。这个已有很多分析,在此不赘。

讲通过娱乐电影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还没有几部片子能超过《功夫熊猫》。

同样一帮老外讲中国故事,却能将“气功”、“太极”等中国元素以及其内涵的中国精神形神俱现地表达出来。一比较,讲故事的能力高下立判。

不要说传递中国文化,导演的问题,是总觉得中国老百姓没文化。

然而我们没文化,我们还分不出好赖么?

再说《星球大战》系列,借太空歌剧的舞台,讲的仍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命运、忠诚、背叛、爱情、牺牲……

这些东西《长城》基本没有(很多鲜肉们与其说是牺牲,不如说是遇难,唯一能跟“牺牲”挂点边的就是鹿晗,本色出演了一个怯怯的小奶油)。

《长城》憋了半天出来一个主题是Trust—“信任”。

简直是个高考作文题。

因为被中国军人彼此间的信任感动,为了钱可以无所不为,肩负盗窃黑火药任务的欧洲雇佣兵分分钟反水,成为“众志成城,抗击饕餮”战役中的排头兵;

因为信任,作为殿帅,身负守关重任和全军身家性命的张涵予可以仅为救一个下属而放任自己被咬死(这不算牺牲,这是发懵);

因为信任,殿帅还可以未经“三重一大”程序,将卫国重任私相授受一个除了外语好几乎没有亮点的小姑娘……可怕的是其他鲜肉将领们即刻表示了效忠,没有一个人抢戏。

“我脸都不要了拿什么抢戏。”

一点都不尴尬。

信任?

Driver只看出了导演在透支我们的信任。

除了信任,单词Trust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信托

唉,您还是跟钱玩去吧。

4、片子为什么会拍成这样?

新京报:这次剧本完全是西方人写的,你对这种西方人写中国文化是什么态度?

张艺谋:这个项目传奇开发了七年,他们最早担心我不接,觉得我看不上这种类型,所以很忐忑。后来我同意说接这事儿,他们还很意外。(新京报.12.16)

这跟“我说我不签,你非让我签”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师还是不如赵丽蓉老师。

作为一部拍给全世界的爆米花电影,除了导演外主创基本全是外国班底,而当被问及有没有找一个中方编剧时,导演说:

没有,因为全是英文的剧本,而且我们中国的编剧写也写不了这些东西。你说我们中国哪个编剧是能写这种全球大片的编剧?全英文,咱们没有这样的人才啊。(新京报.12.16)

在此,“懂外语”即“有能力”

新京报:拍这种商业大制作是不是比拍惯常题材要更辛苦更有难度?

张艺谋:……如果纯按照我的意思拍,跟这个完全不一样,但是,我都不知道,按我的意思拍出来,是不是全世界的。那同时,全按他们的意思拍,那也肯定不会是全世界都受用的一个东西,不好说。(新京报.12.16)

看红字我们就能理解,导演内心是不太认这个片子的——拍成这样真也不怨他,看看演职人员表,就知道是“全按他们的意思拍”的。

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不按我们的意思拍,那肯定不是民族的。舍弃中国文化的内核,采用无条件迎合世界市场的形式,此之谓失其本心,又何谈能够打动世界呢?

虽然不能向爆米花电影要求什么文化,但爆米花电影也是要对得起爆米花的……

5、我们这样算是“走出去”吗?

《长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当你不想在市场面前输掉底裤时,一开始就别穿底裤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涉及到一个严肃的命题,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我们究竟要做怎样程度的妥协?是不是不要穿底裤?

某种意义来讲,这部电影还不如真人秀,后者虽然假,至少还在通过设置桥段来模拟人性。

一部看不见“人”的电影是走不远的,

而《长城》里,最有人性的反而是一群饕餮:

作为在战斗中不断学习的宝宝,饕餮这一族群自始至终显示了惊人的理性和克制——攻城时彼此踏着肩膀前行;撤退时叼着受伤同伴的撤退,既是袍泽友爱又防止遗留伤病被人类研究;进击时兽王wifi遥控一开,令行禁止;被俘后拼死反抗勇毅不屈……它们还十分聪明地重点击破,穿过长城,打到汴京……

也算那个年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缩影吧。

6、当然《长城》也不是没有优点的

第一,这是一部科学的电影。

这就要从饕餮的材质说起。

Driver对饕餮的材质进行了一番对比考证后,认为饕餮极有可能是青铜做的。

(1)饕餮本身不吃人,只是将人吞下后,再吐给兽王——相对于食物,人类对饕餮更像一种耗材。就像铸剑时活人投于剑炉中——所以饕餮肯定不是肉做的。

(2)饕餮头上有着明显的饕餮纹,这是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最富代表性的纹路。当然,您也可以质疑古玉器也有饕餮纹,且《山海经》记载饕餮生于玉山,为啥不是玉做的呢?

很简单,因为玉易碎。

(3)能够印证饕餮是青铜生命的终极证据是:它们害怕磁石。

对此,导演的解释是:

新京报:磁石的来源和出现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艺谋:这完全是一个偶然,这就是这种电影套路上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破解。破解的东西就是一定要有人把它研究出来,研究出来一定是得于偶然才比较有意思。这种怪兽片它自有套路,这种套路也是他们喜欢看的……(所以磁石是没有来源根据的?)没有,这就是故事嘛,故事这样讲起来才有意思嘛。(新京报.12.16)

很明显,导演英语不够硬,没有跟美方沟通好剧本——正是因为饕餮是铜做的,所以它们才会害怕磁石。

有兴趣的宝宝可以去搜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块强力磁铁放入铜管中》

在实验中,磁铁和铜管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令磁铁下落速度大大降低。

是的,磁石和铜本来就能产生相互作用——

所以饕餮的材质最可能是铜。

在故事的最后,北宋王朝获得了大量饕餮铜尸

由此开始大量铸币

商品经济渐渐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影影绰绰

最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理性、秀美的时代

终于圆上了……累死Driver了

第二,这是一部爱国的电影。

表现在它借令密恐发指的饕餮海隐喻了当前社会上流动性泛滥,并希望通过投资1个多亿美金和圈30亿人民币票房产生对资本的示范效应,将流动性从拍摄时本国火热的楼市中稍牵引出一些,以电影重工业(导演语)牵头振兴实体经济——这是一部为国分忧的电影。

第三,这是一部环保的电影。

无论是景甜还是马特达蒙冲下城墙,现场环境都是雾霾,永远看不清饕餮的来路——导演在呼唤世界人民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yl/4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