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电影圈,能和张艺谋拼票房的导演有,但无人敢和他比造星功力。
张艺谋的每一部电影都琢磨出了一颗明星,在国际上最有知名度的中国女明星巩俐和章子怡就是他推出来的。
张艺谋被看作最会选女主角的男导演,否则不会有“谋女郎”这个词诞生。用西方影评人的话说,他每每在片中“用镜头充满爱意地抚过女演员的脸庞”。
他的女主角,不是标准美人,但是都有一张极富表现力的面孔,眉眼中,都透露出一点灵秀,都不是浓眉大眼的类型。
在90年代,只要是张艺谋的电影,大家都会蜂拥去电影院观看。无论是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还是主题涉及叔嫂乱伦的《菊豆》,或是深宅大院里几个姨太太明争暗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甚至是乡村妇女寻求司法公正的《秋菊打官司》,都属热议电影。
在这个阶段,女人是张艺谋电影的主题,他拍遍了古代、民国、乡村的女人,这些女人浓、艳、烈、爆,但被压抑在男权宗法社会之下,压抑到一定程度,就爆发出来。
《红高粱》
巩俐作为第一代谋女郎,在张艺谋早期的电影里凸显出强烈的存在感。巩俐在张艺谋电影里碰到的几乎都是老男人,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老爷,或者大龄婴儿,如《红高粱》里的姜文,总之没有碰到年纪相当,能力相等的男性。
《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也是张艺谋的电影在当时独树一帜之处,在别的电影都还是男人占据屏幕时,他的电影却创造出大量的东方女性,而且还都是有血有肉的反抗者。
《秋菊打官司》
在之后的时间里,张艺谋努力培养可以取代巩俐的女主角,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这种局面直到章子怡出现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才有所改变。
《我的父亲母亲》
章子怡作为巩俐的接替者,非常适合。《我的父亲母亲》里展现了她的天真和灵秀,接下来的几部商业大片,她仍然是努力而称职地完成了自己作为谋女郎的使命。
《英雄》
不过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电影泛起了商业巨片的浪潮,张艺谋正是弄潮儿,他不再是那个拍摄出对女性同情和理解的导演了,女性逐渐在他的电影里沦为道具。
《十面埋伏》
在《英雄》和《十面埋伏》中,女性成为性感或阴谋的道具,大家记住的是影片的色彩、动作,女性毫无作为。
《十面埋伏》
这当然未必是张艺谋女性观念的彻底变化,更大程度是因为资本主宰电影的时代来了。创作者屈服于资本之下,不再考虑淋漓尽致地挖掘、反思人物。
《英雄》
在资本为主的时代,女主角要服从于商业大片的逻辑——配合男主角,她们丧失了血肉,男人需要她们的时候,做出牺牲和奉献,不需要她们的时候,则退于一旁。
唯一庆幸的是,这时张艺谋至少还有自己挑选女主角的权力,不会被迫使用网红脸,或者某些所谓自带票房的女明星。
《山楂树之恋》
既使这种情况下,张艺谋的谋女郎系列,还是比一般的批量生产的女明星要特色鲜明,也明显更有可塑性。
《金陵十三钗》
倪妮,周冬雨,包括《归来》中的女配角张慧雯,都不是标准的网红脸,如果是别的电影导演,她们基本都不会纳入女主角的考量。
《归来》
但如果仅以商业浪潮来归因,未免片面化。还是具体到导演和女演员的关系。
在张艺谋的几部新电影里,临近老年的张艺谋不再是那个用摄影机去爱抚女演员的导演,而是技术成熟的电影大师——顶着那么多的名号,背负着那么多资金,每个演员都是道具,女主角要做的也就是保证齿轮正常转动,不需要导演给她多一点的专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