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自保的资格问题

若干年前,我看过拉脱维亚的纪录片《被隐藏的苏联历史》,我能理解拉脱维亚对于苏联的民族主义立场,作为一个人口、土地小国,如果不坚持这个路线,害怕自己的民族特征消失。我从来不反对反苏,但反苏也要讲究事实。比如片子里讲到苏联崩溃以后,有人从俄罗斯拿出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本,就此展开了对苏联邪恶的批判,我觉得这件事情就不公允。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的时候,苏联是最虚弱的时候,一方面要出口粮食、木材等产品换取外汇,另一方面还要用外汇进口工业化设备、原料,同时有大量的西方技术人员为苏联服务,恰恰此时,年到年,苏联粮食歉收,为了工业化又要出口粮食,两者的矛盾直接导致了苏联的大饥荒。斯大林并不是个傻子,他能看到德国重振军备的野心,但苏联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刻,尽管有西方大萧条的窗口期,跟英法德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实力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当然,不是苏联利用全球大萧条不惜人命的工业化,苏联没有后来熬死纳粹德国的本钱。苏联希望跟英国、法国结盟来抵消德国的威胁,特别对陆军大国法国给予厚望。年,德国军队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英国、法国装聋作哑。年,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张伯伦高兴的说,我为一代人争取了和平。苏联面对这种形势,一直希望与法国的第三共和国政府建立联盟,毕竟有个东西对进的意思。法国被一战的损失吓坏了,除了人命,毕竟在法国的土地上打仗,财产损失也很严重。和英国一样,法国一直存有祸水东引的想法,对于苏联的橄榄枝不以为然,错失了法国亡国前最佳的安全保障机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前,苏联仍然积极与法国联系,等法国醒悟过来的时候,苏联已经与德国签订了条约,德国当然更为积极,不能让德国变成东西两线作战,而苏联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双方只是推迟了双方的战争而已。我们不能说,英国、法国为自己,对德国表现出的媚态就显得特别高尚,而苏联为了自己的生存就显得特别邪恶。要说纳粹德国与美国人的生意做的飞起,集中营里不就有后来蓝色巨人IBM的卡片分类器?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地上烧伤抢掠的时候,美国与日本人的生意不也做到飞起,钢铁、石油不是由美国人提供的吗?

我们不能跟着英美视角,苏联天生邪恶,西方国家天生就高尚,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英法对德国姑息养奸求自保,最后酿成大祸,不能就说苏联不能自保的是邪恶的,更不能将这一切的责任推到苏联的身上。

Josh鸣鸟不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sd/7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