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分化德国双循环与欧元区再融合

白癜风治疗时间 http://m.39.net/pf/a_4786509.html

收录于话题

#专栏一:债务与危机

#专栏二:货币政策与经济

来源:一瓣

导读:

融合与分化是二战后欧洲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关键词,这既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去拆解,也可以从“中心-外围”结构去理解。在一体化的次序上,地缘政治因素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核心国期望以经济和货币的一体化推动政治协同。结构上,将融合分为三个层次——德国、欧元区、全球,和三个时间节点——年两德统一、年IT泡沫和年欧债危机进行考察,更有助于理解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系。70-80年代,德国和日本在应对汇率升值的挑战上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德国统一使德国负重前行,充当“欧洲病夫”十五载。IT泡沫之后,德国的内政改革与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经济扩张使德国蜕变为欧洲之星,但外围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却愈演愈烈,政府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难以持续。欧债危机之后,外围国似乎在复制德国10年前的结构调整路径,欧元区内部国际收支关系趋于平衡,“欧猪五国”财政收支持续改善,去杠杆和化解泡沫成效显著,私人非金融部门现金流量关系趋于合理,但同时,欧元区对外的国际收支却变得更加不平衡。在当前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包揽”其他经济体过剩储蓄(或产能)的现象难有本质上改变,美国无法通过单边或双边方案解决自身的失衡问题。只有通过多边的方式,通过赤字国与盈余方合作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全球均衡发展。

融合(或一体化)与分化是二战后欧洲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关键词。无论是两德统一,还是欧元区的设立,地缘政治因素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经济次之。前者事关生存,后者事关福利,政治优先级高于经济无可厚非,但当前欧元区所面临的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困境恰恰是由于政治一体化“拖后腿”才出现的。

两德融合是欧元区融合的缩影,欧债危机之后,欧元区的再融合正在复制德国经验。年11月,柏林墙倒塌,至年6月,两德在移民、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壁垒已基本消除。两德以超预期的速度顺利实现统一,但其在货币汇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选择对经济的负效应从90年代初便开始显现,直到年前后,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德国经济才转向积极的一面。年IT泡沫的破裂对德国经济的打击尤为显著,德国私营部门进入资产负债表衰退阶段(Koo,;)。为应对衰退,德国启动劳动市场改革,增强工作与工资弹性,欧央行开启降息周期。由于外围国家受到科技泡沫的冲击较弱,各国内部调整的方式也有显著差异,德国和外围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周期出现错位:由于内需受到抑制,德国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信用扩张速度显著慢于欧元区整体。外围国家正好相反,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最终爆发了欧债危机和银行危机。

有意思的是,从年开始推动“财政一体化”开始,欧元区外围国在调结构方面似乎在复制德国的路径:消费和投资受到压抑;财政收支趋于平衡;就业保障的下降和不平等问题加剧等。早在01年前后,欧元区整体上就实现了经常账户顺差,并持续至今。德国与欧元区其它国家的贸易也基本实现平衡。将欧元区孤立起来看,调结构是成功的,但却是以本区域的经济停滞和其它地区——尤其是美国的失衡为代价的。随着欧元区各国各项经济指标的收敛,欧元区经济或已经准备好重启。但是,全球失衡的调整远未结束。

当下,中国对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美关系的转变和脱钩的演变,故学术界和舆论界并没有给予欧洲应有的   亚洲金融风险智库(AsiaFinancialRiskThinkTank)是全球金融风险领域三大权威机构之一,由广泛分布于金融、财经、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等业界专家领袖,所牵头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是一个沟通官方组织、权威机构、高校、财经媒体和金融专家领袖,进行多方对话的专业沟通平台。   智库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自年成立以来,一直   智库撰写的金融风险领域研究报告、专业文章以及《亚洲金融与风险白皮书》等,已被亚洲及国际专业媒体和权威机构广泛转载、引用,并结集出版成套权威专业丛书系列。智库定期编制并发布风险指数与评级,为风险评估与防范提供专业参考,通过加强指数和评级成果共享,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和协调经济发展的功能。智库也和多个亚洲区域内及全球各大官方组织、权威机构、高校、财经媒体和专家领袖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联合举办的“亚洲金融与风险战略对话”,是国际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年度闭门峰会之一。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sd/7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