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世界最知名的韩国导演之一,出生于年。再过9天,本是他60岁生日,突然间“金基德因新冠离世”的消息铺天盖地,从俄媒发布、拉脱维亚社交网络传播,直到韩媒确认,几小时的时间影迷从震惊、拒绝相信、悲痛,到最终不得不承认,那个在光影世界里独来独往的怪侠竟然以这样荒诞的方式离开了。
金基德在11月20日到达拉脱维亚,准备在该国首都附近的海滨度假胜地买房,并申请居留证,据说他准备在这里筹备他的新电影。在年,这个科比、三浦春马、马拉多拉、罗西等等接连离开的年份里,金基德并不是公众人物里最有名的,大多数观众甚至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但是在亚洲电影史,甚至全球电影界,金基德和他的作品却不容忽视。
金基德
如果把电影界比作江湖,金基德就是一个没有师门的武学奇才,横空出世。不被韩国电影界主流所接纳,但大名在西方如雷贯耳。他拍情色,拍暴力,低成本,从不追求精致,暴力美学自成一格,镜头语言里充满了直指人心的隐喻,永远围绕着孤独和欲望的主题。他是韩国电影界最具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导演之一,也是第一个囊括了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荣誉的韩国导演。
不容忽视的赞誉,伴随的是巨大争议,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人生。
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的一个山村。辍学、打工、服兵役,像大多数穷苦孩子一样,金基德三十岁以前的人生黯淡琐碎,毫无目标。直到年,他用积攒多年的全部积蓄前往欧洲,一边卖画为生,一边旅行。在法国的时候,金基德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而这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个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并呈现电影。他先是回到韩国学习创作剧本,接连获得了几个剧本奖。然后在年有机会导演了处女作《鳄鱼藏尸日记》,影像与叙事均混乱,但充满原始的生命力。
《鳄鱼藏尸日记》
年到年,金基德自30岁起,开始慢慢悟出了自己的招数法门。在早期作品中,他采取了一种实验者的态度,试图通过向观众展示一个暴力的世界来震撼观众,形成了诗意与暴力糅合的独特风格。
年到年,过了不惑之年的金基德,开始在世界范围被看到,不断收获奖项。《漂流欲室》和《收件人不详》大胆的影像在威尼斯引起轩然大波,《撒玛利亚女孩》拿到柏林“最佳导演”银熊,《空房间》获威尼斯最佳导演银狮奖。《春夏秋冬又一春》当选韩国当年十大佳片之一,并代表韩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可能是金基德离韩国电影主流最近的一次。也是极少数的,在作品中他似乎找到了逃避残酷的现实世界的方法。
《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的现实世界显然是悲观的。看看他镜头对准的对象:流浪者,小混混(《鳄鱼藏尸日记》),援交少女(《撒玛利亚的少女》),逃犯(《漂流欲室》),家暴受害者(《空房间》)等等,无一不是展示边缘人群的灰色人生。
金基德的“性”,从来都直指“人性”。露骨的镜头背后是刻骨的孤独和绝望,他始终在电影里蛮横地追问着:究竟有什么可以对抗人的原始欲望?至于他同样备受争议的私生活,倒显得和作品尤为统一了。简直是戏里戏外用影像和自己的生活,不止不休地探讨人性。
《空房间》
年到年,50+的金基德,在探寻和表达上遇到了瓶颈。在三年没有创作的情况下(金基德是位非常高产的导演,平均每年至少一部新作),年金基德拿出了自传式纪录片《阿里郎》,获得戛纳“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