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平安中国”密码
——第三届连云港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王玉琳宋宇
戴口罩的动态人脸被精准识别,海量数据中瞬间搜索出目标车辆,无人机在山区自动巡航排查森林火灾隐患……本届连云港论坛上,“安防”黑科技悉数亮相。
“在中国的日子是我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每当我看到在中国学习的照片和录像,都忍不住流泪……”在12月11日至13日举行的连云港论坛上,新疆警察学院院长李娟把一封外警学员的来信带到会上并当众朗读,与会者无不动容。
连云港论坛由公安部主办,江苏省公安厅协办,连云港市公安局承办。本届论坛以“携手共建执法安全命运共同体”为主题,35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的余名中外代表参会。
“连云港论坛是为推动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化、实体化而搭建的综合平台。我们还希望通过论坛,把平安中国建设的经验分享给世界,推动各国的安保合作方案落地生根。”连云港副市长、公安局长王永生分享举办连云港论坛的初衷。
打通国际警务“绿色通道”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打击走私贩毒“蓑鲉行动”……本届论坛评选的10个“—年度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最有影响力案(事)例”,展示了当前国际安保合作的实践成果。
今年夏天,拉脱维亚警方拘捕了余名台湾电信诈骗犯,涉案金额高达万元人民币。“但是,受限于本国法律规定,我们没能把这些犯罪分子移交中国警方。”拉脱维亚国家警察总署代表西纳温斯提出,需要构建更加畅通的警务合作“绿色通道”。
这一观点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赵仲忱提出,应当建立警方合作长效机制,通力解决跨境“破案难、抓捕难、取证难、追赃难、引渡难、审讯难”等问题。
黑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何建民提出,跨国油气输送是我国进口能源的大动脉,中国先后建设了中哈、中亚、中俄、中缅等多条跨国油气管道,“这些管道里程长、范围广,面临多种治安隐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论坛期间,首次举行跨国油气管道国际安保合作会议,相关国家和地区安全机构的高级官员就搭建平台、联合执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共同声明。
“论坛达到很高水平,通过这个平台,参会各方成为油气管道安保的良好伙伴。”塔吉克斯坦内务部副部长乌玛尔佐达点赞。
中外合作培养警官
本届论坛发出成立论坛智库、建立警察院校协会的倡议,打造安全学术的交流平台。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警察院校长、企业界代表参加了智库分论坛,从建好论坛、加强交流、转化成果等3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刚才一位马达加斯加警官主动用汉语和我交流,让我很惊讶。他在北大上过两年学。”参加完智库分论坛的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说,“任何合作,都应建立在充分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
17期、人、24个国家,这是云南警官学院今年承办外警培训的成绩单。警察院校长分论坛上,近40名外国警察院校负责人、27位中国警察院校长及国际组织代表进行了交流。
白俄罗斯内务部警察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克拉夫琴克说:“今年,我们的国外合作伙伴名单中,首次出现了中国的学校——连云港公安局警校和公安部中国刑警学院。”
“距离永远不会成为合作的障碍”“把‘一带一路’建成安全的经济合作大通道”……外方嘉宾的真诚话语和务实观点,在论坛上引起共鸣。
破案用上图像大数据
戴口罩的动态人脸也能被精准识别,海量数据中可以瞬间搜索出目标车辆,无人机在山区自动巡航排查森林火灾隐患……诸多安防“黑科技”,在第三届连云港论坛警用装备和安防设施博览会上悉数亮相,让中外嘉宾惊喜连连。
这一展会与论坛同步举行,此前举办的两届共达成26项合作意向,涉及金额1.7亿元。本届展会,参展企业达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以及海康威视、中德宏泰等国内知名安防公司。
走进安防设施展厅,一张“人脸墙”显示着每位入场嘉宾不同角度的头像。“这是我们与连云港市公安局共建的图像大数据研判平台。”东方网力的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6月,某市公安机关追踪的一辆嫌疑车来到连云港,因其更换了牌照,此前搜寻一周都没找到。连云港警方借助这一平台,对嫌疑车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凭借车窗及车内挂件等细微特征,迅速锁定目标,成功抓获嫌疑人,大大缩短了破案时效。
在大型重装警务设备展厅,浙江大华展示了四旋翼、六旋翼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搭载高清可见光变倍摄像机、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等设备。在厦门金砖会议、中俄蒙“固边—”联合执法演练等重大活动中,大华的无人机一展身手。
依托连云港论坛这个平台
把平安中国建设的经验分享给世界
共同推进构建
执法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从连云港扬帆起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