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盛宴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五周

拉脱维亚当地时间年2月20日,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5周年和中拉建交25周年系列活动。下午16点30分,《我与中国的故事》讲座在拉脱维亚大学主楼二楼礼堂成功举办;晚上18点,在拉脱维亚大学主楼礼堂,由中国当代青年演奏家胡玉林、郑杨联袂献上了一场别有中国味道的笛、笙演奏音乐会。

1

《我与中国的故事》讲座

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李涛参赞、中国大使馆曾伏华领事、拉大孔院外方院长贝德高教授、拉大孔院中方院长尚劝余教授、拉脱维亚代表LEON先生以及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各教学点师生代表出席了本次讲座。

▲安泽讲座现场

讲座的主讲人安泽是来自拉脱维亚的东北媳妇儿,她与汉语结缘已十年有余,从好奇到热爱,再到融入其中,汉语已成为安泽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我与中国的故事》,开始于著名的汉语比赛——汉语桥,它成为了安泽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为她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讲座伊始,安泽详细介绍了她参加汉语桥的过程,为大家总结出了比赛的小窍门,并鼓励在场孔子学院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这一有趣又充满挑战的赛事。准备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学生向安泽提出了不少问题,安泽都耐心地一一解答。接下来,安泽与大家分享了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还播放了年她参加天津卫视春晚的小视频,换来了在场来宾的一片欢声笑语。最后,安泽用一曲动人的中国音乐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安泽与孔院往届汉语桥冠军分享经验

此次讲座为在拉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促进中拉之间的文化交流,拉开了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5周年和中拉建交25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大合照

2

《笛笙和鸣》音乐会

▲音乐会现场

本次音乐会受到了极大地重视,中国驻拉大使馆李涛参赞、曾伏华领事,拉大孔院外方院长贝德高教授、尚劝余教授,拉脱维亚大学人文学院亚洲系主任LeonTaivans均列席参加。此外,来自拉脱维亚的华人华侨代表、来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界的艺术工作者、音乐家,驻拉新华社记者等也纷纷来到了音乐会的现场。

▲中国驻拉大使馆李涛参赞(右二)与来宾交谈

2月20日,恰逢中国的元宵节前夕,也是拉大孔院建院五周年的一个开端,可谓是双喜临门。为了促进中拉文化艺术的交流、加深当地汉语学生对汉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邀请了来自中国的两名年轻音乐家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音乐会一开始,主持人安泽先介绍了演奏家的教育背景和演绎生涯。来自中国的两位音乐家可谓是年轻有为,多次在中国的音乐比赛中夺得大奖,有着丰富的音乐会表演经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胡玉林更是有诸多作品,如《天雨》《铜岭竹吟》等。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独特的吹奏方法。

▲主持人介绍传统乐器

在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爱沙尼亚音乐家RahoLangsepp先生先做了发言。他作为此次音乐会的策划人员,先后邀请两位演奏家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两国做了巡回表演。他说,笛子、笙这两种古来而又常青的管乐,即有传统的中国特色,又与西方乐器有着可以交融的美。因此对于外国音乐爱好者来说也并不陌生。此外,一些传统的中国乐器,如箫、埙等也能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十分悠扬动听。介绍过后,主持人宣布音乐会正式开始。

▲笛笙合奏

▲埙独奏

两位音乐家先后用或合奏、或独奏的方式演奏了多首乐曲:如《竹雨》《阳关三叠》《喜相逢》等等,一次次将会场的气氛带向高潮。此外,他们还演奏了一些经典流行音乐,在演出最后他们还邀请了来自异国的印度音乐演奏家一起合奏。不同的文化艺术在同一时间,在一起碰撞交融,十分和谐动听。整个音乐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氛围雅致而又温馨,在结束的时候很多观众对此次音乐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些来自孔院的汉语学生甚至表示想要尝试学习这些乐器。他们说,希望今后孔院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学习中国语言的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化。

▲中印传统乐器合奏

在晚会的最后,来自中国驻拉大使馆李涛参赞也上台和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在感谢所有演奏家给我们带来音乐盛会的同时,他还对中国和拉脱维亚的文化交流提出了新的期盼,希望借着“16+1文化交流年”的契机,我们能够举办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也希望中拉两国人民有更多更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大合照

-THEEND-

(以上内容由拉脱维亚孔子学院供稿,《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报道,转载请注明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ly/1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