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上文: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来自何方?)
上文简要论述了世界上三大游牧民族之一的闪米特人,下面着重介绍另一大游牧群体——印欧人。
欧亚大草原以天山-阿尔泰山为界可以分为东西二部分。
东部是以蒙古高原为核心的“高原草场”,后来的蒙古-突厥诸游牧民族就是从这片区域发展壮大起来的。西部是东欧草原和中亚草原。东欧草原属于东欧平原的一部分。仔细地观察一下欧洲大陆,就会发现:从欧洲巴尔喀阡山脉往东北方向,一直到乌拉尔山脉,几乎全是平原,平均海拔在米左右,除了部分海拔-米的低缓丘陵和台地,很难看到高大的山地。由于这片区域位于欧洲的东部,故称东欧平原。东欧平原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北冰洋板块、波罗的海板块、黑海-里海板块。北冰洋板块由于气候过于寒冷,难以孕育出象温带那样的草原,只有更为低端的植被类型——苔原。在这样的地区,极少有人类活动,更谈不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波罗的海板块由于靠近大西洋,降水较为丰沛,长满了茂密的森林,而不是草原。人类对森林的开发利用是在铁器大范围普及以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类只有在较晚的时期才能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在东欧平原上,只有东南部的黑海-里海板块才是真正的草原地带,也就是所谓的东欧草原。这里是欧洲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完全封闭的里海和几乎完全封闭的黑海并不能给周边地区带来海洋气候。但是,比起更加深入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这里的温度和降水条件要好得多。特别是在这片土地上有多瑙河、德涅斯特河、第涅伯河、顿河、伏尔加河和欧亚大陆的界河——乌拉尔河等河流注入黑海和里海,这里的牧草生长得特别茂盛。在沙皇俄国的极盛时期,这片区域全部属于俄国的领土,又有人将其称为“南俄草原”。苏联解体以后,这片大部分已经开垦为耕地的草原已经被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等国瓜分,但是“南俄草原”这一提法,还是经常被有关学者沿用。从东欧草原继续向东,越过乌拉尔河就是中亚草原。
事实上,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是连在一块的,只是由于分属不同的大洲,地形地貌也有所区别,人们通常把它们分为二部分。中亚草原通常是指靠近西伯利亚南部边缘的哈萨克丘陵和图尔盖谷地地区。这里平均海拔在米左右,由于受到北冰洋的湿气影响,比起中亚腹地的荒漠地带要湿润一些,也形成了大片草原。中亚草原是标准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天炎热,气候干燥,比东欧草原的生存条件要恶劣得多。但是根据现有考古发掘的成果,这里早在大约4万至5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生活,是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西方历史语言学家把早期生活在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上的居民称为印欧人。据说他们所讲的语言衍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大语系——印欧语系。语系是具有共同来源的各种语言的总称,也是语言分类的最大单位。同一语系内,按各语言之间亲属关系的远近,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语族;同一语族可再分为若干语支;语支下面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语种。依次类推。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目前世界上大约有—0种语言,可分为十几个到二十几个语系,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等。我们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是拥有第二多讲话人口的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除汉语外,还包括藏语、缅甸语、克伦语、壮语、苗语、瑶语、泰语、老挝语等若干语种。世界上的三大游牧民族都有以自己的语言为主的语系。蒙古-突厥人属于阿尔泰语系,也称蒙古-突厥语系。该语系以中、俄、哈、蒙交界的阿尔泰山为中心,广泛分布在亚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主要包括中亚各国和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土耳其、阿富汗等国。今天的土耳其语、哈萨克语、韩语、蒙古语、楚瓦什语、通古斯语、满语等都属于这一语系。闪米特人属于闪-含语系。因为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又称亚非语系。该语系包括闪语和含语二个语族。前者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后者包括古埃及语、豪萨语等。目前这一语系约有1.7亿人,其中操阿拉伯语的就有上亿人。印欧语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使用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这一语系包括印度语族的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吉卜赛语、巴利语;伊朗语族的波斯语、库尔德语、阿富汗语;日耳曼语族的英语、德语、荷兰语和丹麦语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语种;拉丁语族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族的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波罗的海语族的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等。有的西方学者把凯尔特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安纳托利亚语、吐火罗语、希腊语也纳入了印欧语系。从以上分类看,说印欧语的人分布如此之广,几乎遍布了当今世界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大洲。当然,这里说的是现状。从历史上看,当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印欧语人可能都来自一个地方: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西方语言学家根据各个印欧语种中普遍使用的某些词汇来推测这一语系的最早起源。
经研究,在各种印欧语言中,最具有共同性的词汇是“冬天”和“雪”,而不是“海洋”。人们推测,最早说印欧语的人应该居住在距海较远的寒冷地区。同时,在印欧语中某些代表动物和树木的词汇具有其他语系所没有的共同词根,如山毛榉树、橡树、熊、鹿、雉鸡和蜜蜂等,但却没有象、稻米和竹子等词汇。通过这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历史上分布的区域,这些学者猜测:这些人最早可能生活在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上。专家们综合各种因素,初步判断:最早使用印欧语的人可能生活在距今多年前的里海北部草原——这里恰好是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的结合部。那么这么多说印欧语的人是如何从一个地方跨越千山万水遍布世界各地的呢?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世界上前四大语系,除汉藏语系外,其它三个都与其早期的操持者是游牧民族有很大的关系。游牧民族最大的特点是经常进行迁移游动。正如前面所做的分析,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地势比较平坦,再加上早期人类的总体数量比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迁移游动是比较方便,也是非常自由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据考证中亚草原和东欧草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驯养马匹和使用马车的地区。马的驯养和马车的使用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因为有了马和马车,他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迁徙移动。就这样,到公元前年(我国夏朝的前期)左右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广泛分布到了从东欧的多瑙河平原到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广阔草原上。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持续数百年的民族大迁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厚生堂主已发作品,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白癜风有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