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夏季万人大合唱音乐节
年,苏联濒临波罗的海的三个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出现了街上万人空巷的情况。在三个各自不到万的共和国里,上万人手拉手组成人链,从爱沙尼亚一直连接到立陶宛,面对苏联坦克高声呼喊独立。
当时的克里姆林宫正在发生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政变,来自莫斯科的指令十分混乱,让驻扎在波罗的海的苏军举棋不定。
波罗的海三国公民的诉求是:还给我们名正言顺的独立国家!
身穿民族服装的爱沙尼亚姑娘在万人合唱节高歌
他们成功了。在今天,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从令人畏惧的俄罗斯手上挣脱,成为经济发展迅猛的“波罗的海三小虎”。在夏季举行声势浩大的万人大合唱也就成为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固定国家级文化活动。
苏联统治时期一度被禁止的爱沙尼亚民族歌曲《祖国是我的爱》
早在年,波罗的海三国就宣布独立,到了年就进入国联,成为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国家。
年爱沙尼亚独立宣言
飞机徐徐在波罗的海的上空下降,最终在芬兰湾的南岸降落。我走进爱沙尼亚塔林国际机场,通往行李区的入境走廊悬吊在空中,能够往下看到正在出境的候机大厅。只见候机大厅摆着好几台跑步机和卧推杠铃,仿佛是一个健身房而不是迈出国门的重要枢纽。一切井然有序,机场警卫说不上彬彬有礼,却说着流利的英语。我出示手机里的邀请函和主办方的电邮通讯记录,没多久就顺利过关了。警卫一边看我的手机,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是一个电子民族”。在爱沙尼亚,只要有手机就能够办妥大部分入境手续。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圣诞市场
在爱沙尼亚,有时候感觉像北欧,一切简朴亲民;但是那种苏联留下的遗产,还是时不时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负责接我飞机的爱沙尼亚小姐姐对自己的小国感到非常自豪,她说:“我们是小而精的国家,一路走下去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亲近大自然的国家。”
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古城,人们可以登上小山坡,远眺芬兰湾。在中古世纪,很多日耳曼商人在这里登陆,把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带到塔林。到如今,德国风味的食品和音乐在塔林保留得非常好。
二十年代从塔林开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游轮海报
这就是爱沙尼亚。一个人口大概是多万的波罗的海小国,与芬兰隔海相望,国土与俄罗斯接壤,却领先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成为“波罗的海三小虎”中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在今时今日,爱沙尼亚被誉为“欧洲的硅谷”,IT产业和互联网企业成为了该国最核心的竞争力。
快、准、狠:爱沙尼亚的起死回生路
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成为了欧洲地图上的新国家。在最初的这几年,爱沙尼亚经济状况一直非常不妙,超市货架上除了伏特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商品。
年爱沙尼亚独立后首次举行大选,没有任何历史和政治包袱的32岁历史学家马尔特·拉尔(MartLaar)成为爱沙尼亚首任民选总理。拉尔内阁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政府,在拉尔内阁任职的外交部长才只有26岁,到国外参加国际峰会还曾经被保安拦了下来,因为这样的年纪担任部长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马尔特·拉尔(MartLaar)成为爱沙尼亚首任民选总理
初生牛犊不怕虎,中间偏右的拉尔政府一执政就毫不犹豫地实行休克疗法,力度之大比起其他东欧国家还要猛,而且拉尔完全不听国际货币组织的建议,坚决风行哈耶克经济路线,大刀向公有制旧企业砍去。“现在不做,以后就后悔”是拉尔的执政座右铭。年开始,拉尔毫不犹豫地挥下改革五板斧:税制改革、司法改革、国有资产普查、私有化、电子化。
拉尔政府首先强力推行单一税,所有国民的所得税一律是20%,这项让中产阶级受惠的政策迅速为爱沙尼亚吸引了不少外资;在爱沙尼亚私有化问题上,拉尔认为应该首先进行司法改革和国有资产普查,在司法独立、公平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私有化,才会避免出现其他东欧国家的国有资产遭非法侵吞问题。拉尔雷厉风行的改革在爱沙尼亚并没有遇到太大的社会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爱沙尼亚的民族性格使然:道理简单可行,想通了就要执行。
爱沙尼亚改革成功,拉尔功不可没
爱沙尼亚人与人之间等级观念淡薄,总体上是一个扁平式的社会,在苏联时期官员和平民的隔阂本来就不深,公正基础上的私有化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因此改革能够从此轻车上路。
“波罗的海小虎”:欧盟电子数据安全中心
长途大巴从首都塔林出发,一直开往南方。一路上蓝天与绿色的大地往远方无限延伸,四个小时的车程已经来到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接壤的边界,全国从头到尾看到田间不超过10个人。在这个举国人口不到的曼切斯特的国家横穿南北,从机场一直坐上旅游大巴,一路上的wifi从不间断,而且网速奇快,即使没有买欧洲卡也能感到与互联网能够无缝对接,也印证了爱沙尼亚是“电子民族”的一种说法。
遥望芬兰湾的首都塔林
的确,爱沙尼亚《宪法》规定,不受限制的上网浏览是爱沙尼亚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拉尔政府在改革五板斧的最后一板斧,就是实行电子化国策。从苏联分离后,爱沙尼亚依然继承了苏联时代完整严格的数理教育体系,这一点被拉尔政府好好地利用,成为爱沙尼亚后发赶超西欧国家的最大突破口。就在爱沙尼亚经济改革最深陷泥潭的年,拉尔让爱沙尼亚的所有小学课堂都配备电脑;年,爱沙尼亚全国所有的中小学全部实现互联网,学校的电脑课室在课后时间继续开放,让人们使用当时甚为稀缺的互联网资源。爱沙尼亚的小学生从7岁就开始学习编程,小学毕业时要形成基本的编程思维。年开始,爱沙尼亚小学生除了学习编程外,还须必修机器人课程。
身穿爱沙尼亚民族服装的女人们
身穿爱沙尼亚民族服装的女人们
在爱沙尼亚,使用互联网办事更加是深入人心。到如今,爱沙尼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电子民族”:电子选举、电子参政、电子上学、电子报税、电子停车…..每个爱沙尼亚公民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签名,跟每个公民的身份挂钩。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联网后,爱沙尼亚公民会插入内有电子签名的U盘,就可以从事相关的互联网事情。就连爱沙尼亚前总统伊尔维斯(ToomasHendrikIlves)本身也是一名电脑编程专家。
一切上网办理,个人数据岂不是很容易被当局搜集监控?其实,爱沙尼亚也立法规定爱沙尼亚公民能够查到谁浏览过自己的税收和投票记录。一旦查出官员没有正当理由登录公民的网上账号,官员将会被刑事诉讼,获罪后要面临牢狱之灾。
塔林旧城的路德派教堂(何任远摄)
也就是这种互联网热土,让小小的爱沙尼亚产生出不少惊人的成果,在短短二十年年从一穷二白跃居为“波罗的海三小虎”之首。在4年-7年,爱沙尼亚的GDP增长接近10%,成为欧洲当时增长最快的国家。风行全球的聊天软件Skype竟然就是爱沙尼亚的产品。尽管Skype已经被微软收购,但是在爱沙尼亚本部,依然有四千多名技术人员为这个聊天软件服务。在首都塔林,互联网企业和创客更加是穿行在大街小巷,让这个古老的中世纪汉莎同盟城市成为欧洲数字之都。
爱沙尼亚大学城塔图,塔图大学也是欧洲重要的一所高等学府
然而在7年,爱沙尼亚的互联网遭到大范围黑客攻击,政府、医院、银行和学校的网络全面瘫痪,一时间全国上下处于停顿状态。有多方证据显示,这一波互联网攻击是俄罗斯政府与黑客配合的所为。爱沙尼亚不仅是北约部队在波罗的海与俄罗斯对接的前沿,也成为了欧洲与俄罗斯之间数据战场的前线。为了保护这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北约成员国,保护爱沙尼亚的电子数据安全也成为了西方国防的重要战线。爱沙尼亚国防部成立程序员分队,并且对爱沙尼亚的数据贮存进行了“狡兔三穴”去中心化的策略——爱沙尼亚的电子数据没有中央贮存中心,而是分别安放在欧洲的几个不同地点。
爱沙尼亚:低配版北欧国家
爱沙尼亚的电子化没有走回头路的可能,该国甚至还在年推出“电子公民”计划,让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可以申请成为“爱沙尼亚电子公民”。成为“爱沙尼亚电子公民”并不意味着变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爱沙尼亚人,但却可以通过爱沙尼亚的网络设施,在欧洲开设公司和银行账户。
波罗的海国家的天际线(何任远摄)
用田野里采集回来的草药泡苏打水
爱沙尼亚素食主义者街头售卖的橡树叶三明治
爱沙尼亚目前也是欧洲创业氛围最浓厚的国家。多得低税率和自由平等的社会氛围,与芬兰隔海相望的塔林迎来了不少美国、印度、德国和英国等地的创客,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正变成欧洲的硅谷。“我们不承认自己是东欧国家,我们是北欧国家,”一位爱沙尼亚退休老师一边吃着刚摘的草莓,一边这样跟我说。的确,作为北欧国家理事会的成员国,爱沙尼亚的社会发展目标已经朝着北欧方向前进。根据目前最新的人类综合发展指标(HDI),爱沙尼亚发展指标进入所有前东欧成员国的前三甲,排名仅次于斯洛文尼亚和捷克。
爱沙尼亚最普遍的民间乐器是手风琴
从塔林开车,约莫四个小时就可以来到跟拉脱维亚接壤的边境小镇沃卢。沃卢跟塔林不同,这里是一个略带俄罗斯乡间风味的小镇。根据《爱沙尼亚宪法》,爱沙尼亚的所有湖泊河流都可以免费游泳。在沃卢,我住在小镇中央的一个小木屋里,每天一大早都来到湖边,享受北欧夏天清凉的湖水。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到附近的山上摘一点野果,当然要防备随时出没的熊。爱沙尼亚人到了夏天就举家搬到野外的木屋度假,方圆一公里都是自己的山头,没有自己的车子根本来不了。“我们都希望有一点隐私,不被别人打搅”——住在方圆几公里都没邻居的山林里,就是爱沙尼亚人心目中的隐私概念。
在做野餐的爱沙尼亚女主人
主人往往会邀请宾客一起桑拿,这些桑拿房都是男主人自己一手一脚修起来的。男主人跟客人们一起脱光衣服,一丝不挂,女主人则在花园里准备烤肉和面包,给宾客们在桑拿后享用。在爱沙尼亚和芬兰的传统生活里,男女老幼一起脱光桑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磨平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桑拿对于爱沙尼亚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爱沙尼亚农村社会里,婴儿的出生和老人的死亡,都要在桑拿房里度过。
在仲夏时节,爱沙尼亚人来到野外搭起篝火,载歌载舞(何任远摄)
我在爱沙尼亚边境小镇的一个别墅里参加主人的野餐,女主人让大家一起上山摘野果。在山间小径的草丛堆里,爱沙尼亚少女们摘下小手指头那样小的浆果,放进篮子里。烤肉的香气在草丛堆上飘荡着,从自家搭建的桑拿房里跑出来的男人一丝不挂,噗通一声跳进旁边的冷水池里。晚上,人们点起了篝火,拉起手风琴,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爱沙尼亚的夏季天空一直到十点依然阳光明媚。爱沙尼亚的生活,既前卫,又返璞归真。
欧洲文艺
带你了解
西欧东欧南欧北欧中欧
最有意思的文化和艺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