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在社交媒体中的反社会因子1

[核心提示]在诸如Ask.cm、Secret等匿名性社交媒体火热的背后,潜藏着怎样的阴暗面?你怎么看待存在的网络欺凌?

编者注:本文编译自年时代周刊7月刊JackDickey的评论性文章,由一起美国中学生的自杀事件为焦点,对诸如Ask.fm等匿名性社交媒体的追溯和反思。本文原标题为TheAntisocialNetworkInsideTheDangerousOnlineWorldKidsCantQuit

年1月10日,MatthewHomyk,这个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郊区的男孩自杀了。这个悲伤的消息似乎让空气都凝固了,然而Matthew的父亲RayHomeyk并不觉得太意外,因为他的儿子在自杀之前就因为抑郁症而连续住院数月。

Matthew的生活好像从来都不容易,曾经自残、为结巴而焦虑,无奈的与小妹妹一起承受父母离异这个事实;当然所幸他还有朋友和女友的陪伴,他也很喜欢长曲棍球。然而父亲回忆说,在年10月份的时候儿子好像出问题了。他比以前更内向,并且开始向自己求助。那时候Matthew才刚刚开始上九年级,他告诉爸爸说网上有很多关于他的流言蜚语,让他非常苦恼。他不断的用iPhone刷新一个叫Ask.fm的应用,41岁的Ray之前从来没有听过它。

Ask.fm在美国年轻人当中非常流行,全球万用户中有将近一半是中学生,而其中有大概15万的美国学生。Ask.fm像一个很简单的电子公告栏,在其中人们可以公开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社交网络。由于它的完全匿名性,情况就变得有点复杂。它似乎默认用户可以随意攻击他人,甚至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当然他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早期的社交网络,对于身份和信息的公开和私密张弛有度。然而突然迸发出了一股主打匿名性的社交网站和应用,在年著名的秘密分享网站Formspring停止运营,随之而起的Secret、Whisper和YikYak迅速占据了这一块空白。Ask.fm的创始人,出生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拉脱维亚,他们对自由而民主的自我表达怀揣着极大热情,宣称他们做足了准备将Ask.fm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这些匿名性网站的创始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jj/9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