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na我们平台已经推介过了,但对于成就如此斐然的她,哪怕再介绍三期也依然无法以点概全。相信喜欢他的朋友不在少数,那么多听一点她演唱的优秀作品又有什么不可呢。今天要听不是歌剧片段,而是一水儿的圣母颂——《AveMaria》。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作曲家们依传统一生都至少会写一首圣母颂歌。这里的几首作品都是非常有名的。两年前Elina出了一张专辑叫做Meditation冥思,专辑里面收录的很多的圣母颂歌。
Elina年9月16日出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她的妈妈AninaGaranca是苏联著名的歌唱家,也是非常著名的声乐教师,Elina先是跟妈妈学习,后来考上了拉脱维亚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去了维也纳发展。年赢得了赫尔辛基声乐比赛,年曾是BBC卡迪夫声乐比赛的决赛选手。年被德国的DeutscheGrammophon签约。渐渐名声大震。现在是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女中音歌唱家。
编者按:
许久以来,国内声乐届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论调:俄罗斯声乐学派的唱法过时了。技术已经落后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歌剧演出的需求了,已经不符合现代歌剧声音概念的审美了云云。开始笔者以为只是个别人的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但后来慢慢发现,有这种观点的人实不在少数。也就盘算着发点这类的信息以正视听。
首先,什么俄罗斯学派,意大利学派,保加利亚学派,法国学派,德国学派。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为的加上去的。甚至有人搞得学派和风格纠缠不清。其实当代好的正确的美声发声方法都一样的。所以区别大多是因为语言咬字习惯及语言韵律造成的音乐构成和个人行腔习惯的区别。另外还有一类区别就是唱的不是很好那群人造成的。而唱得好的歌唱家都是一样的,在声乐技术上都是秉承并实现了一个原则的。有差别也是个人习惯和音色的差别。而唱的不好或不完美的歌唱家却是千差万别的。但根据不同地域,受语言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演唱行腔会因地域而有一定的共性。这就使得很多似懂非懂却又自认为懂声乐、研究声乐的好事者有了“学派”错觉。总之还是那句话:对的都一样,不完美的分派别。他们想当然的以为只有咱们中国接触了世界最先进的声乐教学开眼看了世界。只有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别忘了,俄罗斯有年的歌剧传统和音乐教育,目前文化交流和网络传递比国内还要丰富便捷。所以你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人家知道的你未必知道。充分了解之后再决定是否可以妄加标签。
诚然,“声乐学派”的确是存在过,不过笔者在这里更喜欢用“流派”这个词。因为“流”字体现了她的发展性,她的变化、丰富、成熟、整合统一的过程。之所以说声乐学派存在过,是在16-17世纪,歌剧艺术这一形式已经产生就被欧洲所有的国家所推崇,这一艺术题材随之被广泛运用,并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域的品味和特长来丰富修饰他。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很不发达,一个城市的人不可能很快知道另一个城市的人是如何唱的、如何演的,再加上语言上吐字习惯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在声音技术上和音色上就会产生差别从而形成各地域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取向。这一局限使得歌剧的在当时发展尽管各有特色,但演唱技术上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上来说却受到很大局限和阻滞。大家至今可以听到老唱片中意大利人德国人和法国人演唱上的明显区别。只种现象一直保持到上世纪中下叶。但自从冷战结束,国际文化交流迅速加速,尤其是网络出现以后,直到目前,世界文化和审美取向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交融统一着。国际大型社交和视频网站为所有的人提供了可能,在歌唱技术上大家都很容易按自己的品味取向得到好的演唱范本;随便一个作品你可以在瞬间找到各种演唱版本,所以你很难说一个歌唱家他开窍的那个瞬间是谁给他带来的——这和他是哪国人在那里受的教育真的关系不是很大。注意,笔者在这里只是说演唱技术。至于风格、音乐表现手法、表演方法、戏剧理念不是这里的讨论范畴。
本平台陆续特别推出了《“俄罗斯声乐学派”国际歌剧军团》的栏目展示泛俄羅斯地區聲樂教學的成果。
在此声明:一、笔者从没说哪个学派好哪个学派不好,更没提“某某唱法”说法,更不可能说哪个唱法好。也可以这么说:只有“两千种唱法”,一种好唱法,一千九百九十九种不好的唱法。您可能注意到了,笔者刻意将“俄罗斯声乐学派”加了引号,这其实是在引用某些刻意分门分派的人的说法。本人其实只赞同有“音乐学派”,而非常不赞同牵强的“声乐学派”的说法,尤其不赞同发生技术上的学派论——尤其是现代社会。从技术角度来说,全世界所有搞声乐的同行们技术上潜意识里面都在奔着一个目标奋斗。所以如果仅按缺陷和不足来区分学派是站不住脚和没有说服力的。二、笔者从没说俄罗斯一枝独秀,只是提醒某些人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妄自尊大;三、不要动不动就和哪个大师比。大师是世界的,不是意大利独享的,也不是只有意大利出大师的。四、推出这一系列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时代发展、信息通畅,因地域造成的人为的“声乐学派”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你进步人家也进步。而且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文化体系使得人家眼界更开阔;认识更实际;而且,最关键的,声乐教学上的“次品率”比我们要低得多。六、还要说:本平台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百忙中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机会和掌上平台。如有异议请不要用敌意的态度来说教,请将您自己在同等水平的舞台上演出的视频发来,我们平台一定在第一时间转发!大家一看便知,请不要喋喋不休纸上谈兵。至于您说的历史上的各个声乐大师,我们也知道,也会陆续向大家展示推荐。而且您知道吗?大师们大多都是从年轻时的备受质疑的声音里成长起来的。
还要提醒某些人:如果您一定要认为只有意大利人唱的才是意大利唱法,那么按此逻辑是不是中国人的唱法就一定都是京剧唱法?上海人东北人能唱京剧吗?如果能,那为什么俄罗斯人唱意大利歌剧就不能是意大利唱法?而中国人的就是?还有,请想:唱的不好的意大利人比唱的好的要多倍。他们的唱法是不是意大利唱法?唱的一般水平的意大利人的唱法叫不叫意大利唱法?——我们统称的“意大利唱法”,其实已经约定成俗的认为是最正确的最科学的发声方法。而不是“意大利人”的唱法。这种唱法中国人能学,韩国人能学,德国人能学,俄国人也能学。
欢迎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