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事故36年后,乌克兰至今仍是核

年4月26日,当时的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至今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已经过去36年了。

我们来做一下比较,俄罗斯被超过标准水平的铯-放射性污染物污染的面积为5.9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3%),乌克兰为4.19万平方公里(6.9%),白俄罗斯为4.64万平方公里(23.3%)。白俄罗斯的国家规模较小,所以虽然污染的面积在三个国家中排名中间,但是对其的伤害是三国中最严重的。有超过70%的污染物质落在白俄罗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三个国家现在对核电的依存度在欧洲来说都是名列前茅的。然而,每个国家的核部门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让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窥探三国的国情。

这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切尔诺贝利事故36年后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各自的原子能状况。

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核电站,近日因俄乌交火而起火

俄罗斯的困境:产能过剩

当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初解体时,核电站的发电量刚刚超过亿千瓦时。自那时以来,直到现在,俄罗斯的核电发电量几乎翻了一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亿千瓦时以上。

对俄罗斯来说,在科学技术方面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匹敌,在高科技产品依赖外国供给的情况下,核能是为数不多的优势领域。因此发展核能产业是它们未来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人民对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痛苦记忆还残留着,对核电站事故的不安并非完全没有消失。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核电运动。再加上近段时间俄乌冲突,这更加大的他们发展核能产业,寻求突破西方产业封锁的决心。

目前,俄罗斯核能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核能产业复合体的发展》白皮书,该文件的最新版本于年通过。

白皮书对外显示的是,俄罗斯核电站的发电容量正朝着缩小的方向发展,核电站的发电量也将在年达到顶峰后逐渐下降。

对于俄罗斯来说,核能应该是一个增长产业,为什么18年的计划书里会有这样的预测呢?

实际上,今天的俄罗斯发电容量很大。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出现电力不足,因此,包括原子能在内的发电能力的增强成为俄罗斯摆在台面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进入年代后,俄罗斯的经济陷入低增长,电力需求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计划的发电所项目还在陆续启动,这导致发电能力的过剩。

在俄罗斯,新电厂的建设需要通过向电力大户征收附加费来收回建设成本。尤其是核电站这类的高建设成本,对大量需要电力运行的企业和资本会产生很大的负担。

在发电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没有理由积极推动更多核电站的建设。白皮书不看好核电的发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由于国内处于饱和状态,俄罗斯希望加强在国外的原子能业务。白皮书提出的目标是,外国核电建设项目的订单余额到年要达到亿卢布,到年要达到亿卢布。

俄罗斯列宁格勒核电站

白俄罗斯:为了摆脱俄罗斯控制

白俄罗斯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最大受害国,但该国终于决定引进核电站。年11月7日,该国首个“白俄罗斯核电站”的1号机组开始运行。

白俄罗斯本来就是前苏联新兴独立国家中能源自给率最低的国家。国内消费的能源几乎全面依赖俄罗斯的供给。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全部从俄罗斯进口。

电力方面,白俄罗斯一直以来火力发电的比例极高。迄今为止没有核电站,因为白俄罗斯国土平坦,不适合水力发电。

该国几乎完全依赖火力发电,而且火力发电的98~99%都是从俄国进口的天然气作为热源。

白俄罗斯作为俄罗斯的同盟国,基本上以优惠的条件得到了天然气供应。然而,关于价格的冲突经常出现。如果与俄罗斯的冲突升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天然气被禁止出口到白俄罗斯,那对该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在前苏联加盟国中,家庭的热水和集中供暖也是与发电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冬天遇上停水停止供暖这样的情况会威胁到普通民众的生命。

在这个情况下,发展核电是最好的方式。核电不需要化石燃料,如果暂时忽略进口核燃料的因素,核电是提高能源自给率的一种手段。

包括卢卡申科总统在内的白俄罗斯官员,自然而然地考虑到引进核电,作为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而加强能源安全的一种方式。

但是,白俄罗斯的国民受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创伤。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饱受核能污染之苦的白俄罗斯选择走核能路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如此,在年,卢卡申科还是决定建设白俄罗斯第一座核电站。比起人民因切尔诺贝利事故而受到PTSD的创伤,总统还是以国家利益为先,要将能源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趣的是,尽管白俄罗斯与世界上的主要承包商接触以参与核电站建设项目,但最终只有俄罗斯原子能公司表现出兴趣并成为建设白俄罗斯第一个核电站的合作伙伴。

白俄罗斯发展核能的初衷是为了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但是却由俄罗斯的企业为其建设核电站,不得不说挺让人哭笑不得。

两国之间的谈判很艰难,但最终达成了协议,在白俄罗斯北部奥斯特罗韦茨镇附近的一个地点建造两台兆瓦的发电机组(俄罗斯压水反应堆VVER-),双方于年3月签署了一份建设协议。

当白俄罗斯的核电站全面运行时,兆瓦的核电站将满足该国30%的电力需求,每年节省4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减少10%的温室气体排放。

白俄罗斯第一座核电站

年11月7日,白俄罗斯的第一座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然而到了第二天的11月8日,1号机组突然因仪表故障而不得不关闭,虽然在次年1月12日恢复了正常运行,但1月16日保护系统又被触发,导致与电网断开。

直到现在,核电站1号机组还在以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稳定方式运行着。但这不免让人担心,计划于年投产的2号机组还将会发生什么故事。

令人头疼的是发电站所发电力的销售渠道。白俄罗斯最初打算将该厂产生的剩余电力出口到邻国,并利用收入来偿还建设成本。

然而,白俄罗斯的工厂距离立陶宛边境只有30公里,立陶宛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建造该工厂,而欧盟其他成员国波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加入反对的序列中。

此外,白俄罗斯曾希望向其出口电力的乌克兰也因为俄乌冲突倒向了欧盟的立场,追随着立陶宛的脚步,明确表态不会购买白俄罗斯核电站的电力。

自年8月的总统选举以来,欧盟没有承认卢卡申科为合法总统。在今天的政治形势下,将白俄罗斯核电站的电力出口到欧盟和乌克兰等邻国越来越没有希望。

与欧盟关系的僵化使得核电厂难以继续运转,而对俄罗斯的近亿美元的债务无论如何也得还上。白俄罗斯的核电之旅开局就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反俄亲美的乌克兰

乌克兰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地,事实上,直到今天,乌克兰仍然是核电的使用大国。年,该国对核电的依赖程度为53.9%,是继法国和斯洛伐克之后世界上第三位的核电依赖国。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发电虽已于年停止,但其他四个核电站的15个反应堆至今仍在运行。

在乌克兰的政治和商业精英中,很少能找到主张“无核”发电的人,也没有明显的社会舆论要求去核化。

尽管遭受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乌克兰仍然继续使用核电,我认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乌克兰的能源安全保障几乎等同于不再依赖俄罗斯”。

独立后的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石油来满足能源需求。

对于乌克兰来说,天然气和石油都重度依赖俄罗斯,而且这种关系依靠输油管这一基础设施而固定下来,这种状况非常令人不安。在俄乌开战之后,俄罗斯切断能源供给,这给乌克兰带来沉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被定位为乌克兰属于自己的能源且成本较低的核电,对于维持能源平衡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作为一个经历过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国家,如果可以的话,乌克兰也希望没有核电,但更紧迫的问题可能是需要“在不依赖俄罗斯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地提供能源”。

然而,乌克兰的“通过核电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的战略有一个盲点。那就是乌克兰主要从俄罗斯国有公司TVEL为其核电站采购核燃料。

乌克兰的核电站是在苏联时期设计和建造的,由于技术因素和其他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TVEL主导了乌克兰的核燃料供应。

从年起,美国开始在公共和私营部门努力下进入乌克兰核市场,西屋公司开始向乌克兰供应核燃料。因此近些年,尤其是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乌克兰从俄罗斯TVEL公司的核燃料采购已经缩减,而从西屋公司的瑞典工厂供应的比例正不断增加。

美国电力龙头西屋公司

乌克兰核能公司Rosenergoatom总裁在今年2月俄乌尚未开战之前表示,在乌克兰运行的15个核反应堆中,有8个使用俄罗斯TVEL公司的燃料,7个使用美国西屋公司的燃料。

可以说,在俄乌开战之后,乌克兰的核能采购需求已经全面倒向西方。

对此,克里米亚出身的俄罗斯联邦议会下院能源委员会成员谢列梅特议员本着人道的角度警告乌克兰。

“美国的核燃料在技术上与苏联时期建造的乌克兰核电站不兼容,这可能会影响核电站和整个电力系统的完整性。乌克兰应以常识为准,不应冒任何风险。美国只是想赚钱。我们决不能造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像这样的,乌克兰的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问题也成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存在的众多对立点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zz/9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