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刷微博就看到#张艺谋一秒钟入围柏林电影节#的热搜词条,还心想现在入围柏林电影节还要看速度的吗??
不过当然不是这样啦,《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最新的一部电影作品,目前已经确认入围了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作为看着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大的一代人,着实为他高兴。
印象中继年《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之后,这是他第二次入围柏林电影节。
30年的跨度,30年的沉淀,他创造的经典一直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他的电影情怀也从未褪色。
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设置在经典作品井喷的胶片时代,胶片电影作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载体,承载了无数人对于艺术的渴求和向往。
当被问到拍摄这部电影的灵感是不是跟他自己的青春记忆有关的时候,张艺谋导演说这部电影其实跟所有人的记忆都有关系。
虽然没有透露过多细节,但是提到小时候看电影那种狂欢的感觉,那种仰望星空的快乐不管对于哪一代人来说都会是很难忘的感受,相信这部电影上映后能够引起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情感共鸣。
尤其是故事中张九声(张译饰)所处的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为匮乏的年代,很多电影可能重复放映过很多次,人们可能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放映厅,但是黄沙烈阳也阻挡不了人们追逐电影的脚步。
虽然胶片时代已经结束,但留下的情怀始终不灭,这部电影既是讲述一个关于胶片的故事,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和缅怀。
现在关于这部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一秒钟》,官方公开的信息很少,张艺谋导演也是为电影保留了足够的神秘感,就吊足了网友们的胃口,很多人都准备等电影上映去一探究竟。
员外也暗自好奇,一向独具美学审美、擅用色彩语言的张艺谋导演,这次准备给观众什么样的“颜色”看看?
说到被称为“国师”的张艺谋导演啊,用“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形容完全不为过,这些年来他的电影风格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都自成一派。
当导演前十年创作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为他斩获了无数业内电影大奖,不仅成就了他和一众演员,也让他镜头下的中国民俗文化和色彩内涵深入人心,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了。
如果没看过他这些电影,一定是种遗憾。
进入千禧年之后,张艺谋意识到商业市场的重要性,开始尝试向商业化电影转型。
这期间他拍出了《英雄》、《十面埋伏》这样掀起中国文艺武侠片潮流的经典作品,当然也有《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这样口碑不佳的尝试。
这段时间是他背负了最多争议的岁月,很多人都觉得张艺谋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能拍出《活着》的文艺片导演了,觉得他向商业妥协也就没了灵魂。
员外觉得谁奋斗的路上还没点儿黑历史了,其实也就是在摸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罢了。
看得出这些年张艺谋导演一直在努力寻找着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平衡点,他想借助商业电影模式把自己热爱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于是也就有了《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这些成功延用了好莱坞电影模式,但也极具中国本土文化内核的作品,全球范围内的好口碑以及不俗的票房都从正面反映了张艺谋导演在这一阶段的探索是比较成功的。
员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看这几部电影时候的那种情感和视觉上的双重震撼感。
当一个善于刻画人物情感和人文背景的导演,又掌握了商业大片的拍摄手法,可以说是想输都难吧。
在这样的基础上,《影》惊艳亮相。
中国传统水墨之美给观众再一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电影口碑有些两极化,但最终夺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也是对张艺谋导演这一次尝试予以了肯定。
在员外看来,张艺谋是那种可以比较好地去兼顾作品艺术性和大众市场的导演,出自他手的电影大部分都既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也不乏深层次思想的输出,这就很难得。
对于这次入围柏林电影节的《一秒钟》,很可能会让他再度斩获重量级的奖项,实在是令人无比期待。
而且除了《一秒钟》之外,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和王全安的蒙古语新片《恐龙蛋》也入围了这届柏林电影节17部竞赛影片名单。
另外还有三部华语电影《少年的你》、《第一次的离别》、《过春天》也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年这才刚开头,就有这么多部佳片进入大众视野,着实是个让电影爱好者们心动的开始,估计很多人现在已经跃跃欲试了。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将于2月7日到17日举办,法国著名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将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由她率领的国际评委会将决定金熊奖的归属,最终都有哪些优秀作品能顺利突围?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圈内观察员
一个不严肃的行业号
资深但不古板,有趣但不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