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合唱成了生活音就准了
中国评委孟大鹏
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接近尾声。一些从中国来的强队虽然拿到金奖却很难拿到冠军。水平下降了?不是!主要原因是此次比赛来到了欧洲腹地,东道主及周边国家很方便参与。于是在组别里碰上几个拉脱维亚的合唱团参赛拿第一就难了。差在哪?音准。音准从哪儿来?在这里合唱不是事业更不是任务,是生活。问过这里的指挥家,说这里的人们基本上不知道卡拉OK为何物。唱歌,就是一起唱合唱的意思。
为什么说合唱成了生活音就准了呢?这里的逻辑是,如果合唱是任务是工作,包括音准在内的许多高标准的要求常常是指挥要求团员做得更好但团员内心觉得早就可以了、难得主动改进。而当合唱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时追求更高品质的享受就成了每个团员主动自觉的行为,指挥则只是提供帮助的人。就好比有条件换好车、换好房,追求没止境。
里加当地时间晚九点半,最后一组比赛、第二十八组民谣锦标赛在赛了两天后结束。晚十一点评委会开会评议核实、近四十个队很平顺地完成了,在午夜零时前最后一个评委会结束!做为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同僚必须留下一个记念。话说每天来来去去都没有和这个组委会工作中心的建筑合个影。明天早上就离开了,拍个夜景留个念想吧……北京这时候天应该都亮了……
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赵菲桐
经过昨天紧张的比赛后,今天是我们在里加比较放松的一天。上午全团成员来到了波罗的海海滨,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带给我们的惬意。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枢纽城市及避暑疗养胜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里加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濒临里加湾,北距波罗的海15公里。里加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大家在波罗的海海滨度过了欢乐的一天。
晚上8点,全体参赛团队齐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加颁奖典礼。一进场就被现场的欢乐气氛感染了。来自各个国家的合唱队员们尽情欢唱,随着音乐释放欢乐的情绪。我们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之后是隆重的颁奖典礼,各个组别的铜、银、金奖分别颁出。当宣布C1组“童声合唱”奖项时,我们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获奖的消息。最后我们北京国际儿童合唱团获得了冠军赛银奖。陈群老师和程威老师代表大家上台领奖。颁奖仪式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老师们充分肯定了大家取得的进步,从上一次参加公开赛得到银奖到本届冠军赛银奖是一个不小的飞跃。高兴之余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为今后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希望大家能从比赛中都有收获,得到启发。
期待明天的闭幕式更加精彩、能够同其他国家的团队有更多的交流。
杭四中莺之语合唱团
7月15日下午,参加合唱团巡游。穿着民族服装游行,走了不少路。广播热情地欢迎各国参赛团队,尖叫和鼓掌此起彼伏。杭州四中莺之语合唱团身着汉服、旗袍以及各种民族服装,徜徉在挥舞着五星红旗的人海之中。China的名字在空中飞扬,我们喧嚣着,映着各色路人温暖的笑容,挥着手。北欧的风和云与炎黄各地的乡音交融,在场的人语言不通,但音乐让我们欢聚一堂,和曾几何时远在天边的他乡同胞互相认识,并交换联系方式,相逢何必曾相识。不久我们唱起《茉莉花》,优美的唱腔或许能让北欧人想起我们中国神秘的话语。这里的草地鲜花树木与歌声一起联系着不同地域人的灵魂……
中国志愿者高木梓(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研究生)
今天是疲惫的一天,早上被临时抓走弹伴奏,谱子都没见过上手就来,稀里哗啦的,幸亏学过即伴(你们懂的)中午满城跑着买谱子,在一家地下书库中发现了某手稿,笔迹很美。
晚上三个半小时的颁奖仪式熬到双眼呆滞,大脑漏拍,但辛苦的等待总是能得到丰厚的回报,看到了匈牙利Kiss教授(是conductor王在匈牙利的视唱练耳老师,三年前来我校教授合唱大师班时我负责陪同她,是一个excellent级别的女指挥)的团队获得了混声室内组的冠军,他们是我见过的最淡定地走上领奖台的团队。不知是民族的冷静还是必胜的心态,赛场上凡是看到匈牙利团评委都不拿音叉敲脑袋。
随后而来的是广东实验中学在精神信仰组中的冠军,国旗又一次靠孩子们飘扬在了里加体育馆(第一阶段是黄浦区春天合唱团、香港男拔萃合唱团和南开大学合唱团)此时突然又非常想念两年前站在辛辛那提领奖台上的感觉,原来我们被别人那样崇拜、羡慕过……anyway有很多关于中国团队的故事待思路清晰时再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