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希特勒如果不先攻打苏联,是否能

插进肉体中的刀子可以拔出来,可插进心中的恐惧却难以根除。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世界人民却还是无法忘记对希特勒以及法西斯国家的恐惧。

在很多人看来,在二战期间,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之所以会失败,是由于希特勒的战略失误,不该同时和西线东线同时作战,不该先招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才导致德国军队深陷苏联泥潭,精兵损失殆尽,整个欧洲战局向着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覆灭。

但事实上,打苏联其实并没错。以当时德国国际环境来看,这是非常正确的战略选择。除非希特勒放弃扩张,放弃侵略,主动求和。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当初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仅让德国失去了大片土地,而且承受了太多的赔款,导致德国经济受到重创,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在此背景下,希特勒对德国民众说,让我干吧,我不仅可以给你们面包,给你工作,还能给你们自由,拿回德国在一战后失去的一切,让德意志民族当欧洲老大。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真的复苏了,起死回生了。主要原因就是扩军、备战刺激了经济发展。但由此带来的增长是短暂的,要长期保持经济增长,必须要继续战争以保持经济增长,对外才能开拓市场,攫取资源,换言之只能靠对外侵略。

因为希特勒的措施本质上是花明天的钱,所以德国的所有操作,都指向一个最终目标,那就是战争。因为他需要通过战争还今天的欠债,所以随着欠债的增加,德国也必须不断打下去。

消灭西欧之后,即便不闪击苏联,德国也无法停止,因为一旦停止,资金链断裂,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将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希特勒靠战争拿走了德国在一战失去的土地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其又接连吞下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此时作为欧洲话事人的英法并没有过激反应,也可以说两国对此是默许的,一切似乎还在两国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可是当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就忍无可忍了,他们觉得被希特勒耍了,推翻了彼此之间的默契,于是两国大声对希特勒说不,立马就向德国宣战。

英法的态度出乎德国人意料,在希特勒看来,英法应该承认既成事实,吞下苦果的,可是他们竟然宣战了,彼此之间不管有没有准备,都要兵戎相见了。人家都跟你宣战了,你还能有什么选择,除非把吃下的吐出来,这对德国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因此,德国跟英法必有一战,无法避免。

但希特勒很清楚,这一战并不是生死存亡,其目的更多只是威慑。是要把英法打疼、打怕,打得不敢来插手自己在欧洲的扩张。即使是在拿下法国之后,希特勒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向英国人伸出橄榄枝:英国只要承认德国所做的一切,我们就相安无事。

可是丘吉尔根本就不理睬,丘吉尔年还没有当首相的时候在议会发表演讲,就把德国纳粹当做民主国家的敌人。年5月他上任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法国,再次向世人宣布,即使法国投降,英国要跟德国战斗到底。

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一直站在意识形态的角度把纳粹当做势不两立的敌人,担负起拯救欧洲的使命,跟德国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没办法,你不听话,那就打得你听话。于是这才有了海狮计划。

当时打英国,德军必须要跨越英吉利海峡,打登陆战德军士兵会成为英国海岸防军的活靶子,打海战英国皇家海军又号称“海洋霸主”,希特勒觉得赢的把握不大。

于是,希特勒决定用飞机先将英国海峡的防御战线轰成渣,再“海陆共进”一举击溃英国,实现统一欧洲,希特勒称之为“海狮计划”。

希特勒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在丘吉尔的领导下的英国皇家空军投入了架飞机来抵抗德国空军的进攻,愣是将德国发起的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德军投入的架飞机反倒被英国空军轰成了渣。

海狮计划的失利,让希特勒不得不转变战略,其调转枪口,指向了前不久还和自己一起瓜分波兰的“盟友”。

在希特勒眼中,在击败法国,夺去了欧陆霸权之后,孤悬海外的英伦三岛其实不是最大的威胁。相对而言,欧洲之外的欧洲国家,曾经的沙俄,如今的苏联,那才是真正的威胁。其广袤的国土、庞大的人口、丰富的资源,以及高效集中的政治体制下所爆发出的集体能量,乃是其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威胁。

而从合力瓜分波兰之后苏联人的表现来看,斯大林似乎不是太满足于现状,其在苏德边境不断增兵,布署武器,这样的环境下,任谁都不会高枕无忧。

希特勒知道,所谓的“互不侵犯”条约,仅仅就是一张白纸。要知道在德国横扫西欧的空当,苏联也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扩张。

在年9月17日占领波兰东部后,年11月的苏芬战争,苏联以极大代价夺走芬兰的萨拉、贝柴摩好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年3月,苏军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年6月苏联夺取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

虽然苏联构筑了东方战线,但对德国而言是巨大威胁,尤其是比萨拉比亚。与此同时,通过海狮计划,希特勒意识到欧洲的现实局面是难以改变的,面对有着美国支撑的英国,自己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自身实力,都不具有战略优势。

德军若是在久攻不下的英国战线上一直拖下去,势必会削弱自身实力,给予苏联可乘之机。届时万一英国人和苏联联合,两线作战,那才真正是噩梦。所以,苏德战争不可避免。而在战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德国先下手为强可以说占尽先机。

好在,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当时的西方世界对于苏联都不怎么感冒,如果希特勒去动苏联,整个欧洲都会是沉默的。这一点在之前德国闪击捷克斯洛伐克以及闪击波兰的时候,英法等国的反应就看得出来,他们所谓的妥协其实更多的是想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去直面苏联。

希特勒很好的把握住了西方人的这一心态,所以才放了英国一马,调转枪口指向苏联。

当然,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希特勒的终极目标就是苏联,因为击败苏联,那就意味着拿下了欧洲。换句话说,德国人可以放过撒克逊人,但是不会放过高加索人,俄国本就是欧洲之外的欧洲国家,所以拿破仑,希特勒都以取得这片广袤的土地为目的,把战斗民族驱赶到更远的东方。

如果拿不下苏联,基本上怎么打怎么输,因为苏联太强了,而且不安分。

所以,苏联必须得打。德国不拿下苏联,就谈不上经营欧洲。

只是日本不配合,犯了战略上的错误,不仅没有从另一端对苏联牵制,还因为资源问题和英美等一众大佬闹掰,大打出手,直接导致英美导向苏联,最终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而这意味着资源、兵力、工业等等各方面的全面碾压,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不是这样,面对日德的两面夹击,没有英美支援的苏联人估计很麻烦,不说会被灭亡,至少会被赶出欧洲。届时整个欧洲都将成为德国人的势力范围,资源、人才、技术的各方面整体规划下,那才叫真正的无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zz/10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