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打开本条推送
这里是看世界杂志第期新刊预告
本期封面讲述的是:可怕的德国人
可怕的
德国人
提起德国,你会想到什么?足球、啤酒、汽车、哲学、古典音乐、世界大战……
那么德国人呢?准时、严谨、认真、无趣……
这些词不经意地冒到嘴边,我们从未想过它们是如何扎根于脑海,也懒得找寻证据支撑这些想法。德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受“地图炮”困扰的国家了。
“千万别变成德国人那样的人”—美国人如是说。哪样的人?德国人总体上准时而遵循计划、较真又追求细节。有人说,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
不过,作为个体的德国人,也常常流露出率真可爱的一面。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然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率,更有“古板得可爱”。彻底融入德国人的生活圈子,你会发现,他们同样向往轻松娱乐,甚至他们也有放纵与疯狂的时候。
下次跟人聊起德国,或者跟一个德国人攀谈,与其讨论那些老掉牙的标签,不如跟他们一起吐槽德铁又罢工晚点,抱怨接纳难民威胁了社区安全,计划圣诞节去南欧晒太阳的旅行……或者更简单一点,开一瓶德国啤酒就好了。
(P38-39)
(P50-51)
(P90-91)
本期精选
影像故事丨北极“中暑”
北极圈的裂冰季节里,覆盖着格陵兰的冰盖,它们常常毫无预兆地分崩离析。这些浮冰如舰队般,沿着峡湾顺流而下,滑向海洋。一路上,它们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渐渐沉没。人们感慨大自然诡异的美丽的同时,也觉得惊心动魄。
冰川在迅速融化,看起来好像是“中了暑”。它的融化速度要远远快于气候模型所预测的速度,同时,融化现象也比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行动都要快好几倍。如果格陵兰冰盖消失,将会导致世界各地的海平面升高7米—因为这里目前冻结着世界10%的淡水。
人文·社会丨日音的时代奇妙物语
J-pop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
在互联网展开世界的过程中,还未遭遇快手、抖音的侵袭前,那些从小听台湾流行音乐、看日本动漫长大的年轻人,对日本音乐自然情有独钟。无数的翻唱,像是邓丽君等的作品,以及经典的动漫歌曲,几乎构成了他们童年、青春期记忆里的固定音符。
历史·趋势丨爱沙尼亚何以成为欧洲硅谷
脱离苏联后,爱沙尼亚依然继承了苏联时代完整严格的数理教育体系,并且实行电子化国策,打造“欧洲数字之都”。风行全球的聊天软件Skype就是爱沙尼亚的产品。
一个人口只有多万的波罗的海小国,与芬兰隔海相望,国土与俄罗斯接壤,却领先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成为“波罗的海三小虎”中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在今时今日,爱沙尼亚被誉为“欧洲的硅谷”,IT产业和互联网企业成为了该国最核心的竞争力。
地理·探索丨我的船长,智利诗人聂鲁达
我对南美大陆的最初印象,来自一位智利的诗人,他一句“我用第三只耳朵聆听大海”,让我魂牵梦绕了多年。
多年以后,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我所期待的,不是异域风情的市井街头,不是桑巴与美女,而是诗人聂鲁达笔下那艘“搁浅的船”。
科技·新知丨iPhone停止“进化”?
每年的苹果发布会,都是许多人犹豫该不该换手机的日子。
9月,年苹果发布会如期举行。不过,不少人认为今年格外无聊,iPhone的更新看上去乏善可陈,外观设计也在原地踏步。这一切都给iPhone带来了一种难掩疲态的感觉,苹果的持续创新能力饱受外界质疑。
过去10年,苹果开启了智能手机革命。如今它能否自我颠覆也成为一个难题。回过头来看,智能手机革命的进程还远未结束,与之相反,它刚刚开始。
更多精彩
「封面故事」
德国和它的“终极问题”-罗菁
不同寻常的“德式严谨”-三沫
我那严谨的德国小伙伴们-郑蕴奥
德国人身上的烟火气-HerrGouda
德甲“鸭王争霸赛”-Freelee
「人文·社会」
日音的时代奇妙物语-竹几
冲浪,一场关于自由的漂泊-王君宜
被遗忘的伦敦“空中街道”的回归-Sliva
「历史·趋势」
爱沙尼亚何以成为欧洲硅谷-何任远
美国的衰落,更多是一种心理感觉?-李跃华
中美洲国家:告别困顿和迷茫?-于英红
「地理·探索」
我的船长,智利诗人聂鲁达-凯迪
菲斯迷路记-黄可
看看那神秘的蓝罂粟-王姝玮
「科技·新知」
iPhone停止“进化”?-居然
教机器人“捕鱼”-Sora
黎曼猜想魔力何在?-AY
「专栏」
“带病治国”的首脑-钱克锦
大英帝国的后代们真的消停了-舒远
对粗野主义建筑的爱与恨-吕品
俄罗斯当代阅读“禁区”-孙越
诺贝尔奖与日本新药研发-陈言
看世界杂志第期现已上市
点击即可购买
统筹丨郑嘉璐
编辑丨林宛霖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