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苏联先划分波兰,并控制住波罗的海三国,反正者这三个国家跑不掉了,苏联选择先入侵西北的芬兰,结果啃到了硬骨头,牙都断了好几根,艰难撕下了芬兰13%的国土,芬兰不好对付,一年后,也就是年入侵波罗的海三国,非常轻松,就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四十多年过去后,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如二战前,他们非常希望摆脱苏联的奴役,经过艰苦的斗争,苏联服软,默认了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苏联其他12个加盟共和国也趁机独立,于是苏联就解体了。
解体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遗产,波罗的海三国作为苏联干部的疗养院,医院、医疗器械工厂、疗养院等财产。经济不能与俄罗斯相比,苏联解体两年后,年,爱沙尼亚的人均GDP只有美元,而俄罗斯人均GDP是美元,俄罗斯比爱沙尼亚更富裕美元。
独立后十多年里,俄罗斯没有花精力发展经济,而是在抢地盘,控制了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个州,还控制住了摩尔多瓦的德左地区,到了年,俄罗斯人均GDP还是美元,而专心发展经济的爱沙尼亚,人均GDP增长到了美元,一个爱沙尼亚创造的经济,比两个俄罗斯人还多。
接下来十年,美国攻打萨达姆,导致伊拉克石油出口几乎停滞了,国际油价暴涨,俄罗斯趁机填补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市场,卡扎菲又得罪了北约,利比亚陷入内战,俄罗斯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之一,出口原油金额与沙特轮流坐世界第一的宝座。通过出口原油、天然气等物资,年俄罗斯人均GDP高达美元,而爱沙尼亚同年人均GDP美元,俄罗斯大幅度缩小了与爱沙尼亚的差距。
好景不长,年,俄罗斯又重操旧业,侵占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被欧美制裁,经济又越来越差,不过做数据的能力却越来越好强了。
年,俄罗斯围攻基辅失败,没有抓住泽连斯基,又丢失了哈尔科夫和赫尔松,战争消耗了大量财富,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越来越难购买各种物资,年出现了鸡蛋慌,被迫向北约成员国土耳其进口鸡蛋。
年俄罗斯人均GDP美元,比中国更高,不过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还不如人均GDP美元的泰国,俄罗斯GDP的水分非常的大。而爱沙尼亚人均GDP涨到了美元,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
独立后的爱沙尼亚缺少石油、天然气等天然矿产,但是有人才,留得住人才,信息技术和电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制造业、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和金属加工业都发展的不错,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同样工作一个月,爱沙尼亚洗碗工的购买力,大概是俄罗斯洗碗工的五倍。苏联刚解体时,爱沙尼亚工人的收入还不如俄罗斯,才三十多年,一个在天上,而一个依旧在地下。
有人说,波罗的海三国相当于苏联的上海、广东、江苏,是苏联最富裕的地区,如果了解当地三十多年前的经济,就不会有这样不可靠的想法。#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