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愚者I
年12月的白俄罗斯,先天地理上未能占据到苏联丰富的资源要塞,基础建设又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口号中给耽误了。等到寒冬来临之时,像极了如今缺少北溪管道的欧洲,为能源问题邹起了深深的眉头。虽然家里一贫如洗,但好在友邦腰缠万贯,白俄罗斯的最高负责人舒什克维奇开始向苏联的大哥俄罗斯和二哥乌克兰求援,抛出的橄榄枝里有一根是这样的:讨论解决白俄罗斯石油及天然气短缺问题的地点,定在位于白俄首都明斯克的别洛韦日森林。因为,作为著名狩猎区的别洛韦日森林,他有足够的吸引力让痴迷于打猎的叶利钦到来。
此前3个月,前苏联经历了一场掀翻戈尔巴乔夫的政变。但因作战计划不周,名义不顺、决心不强等问题,这场阵容强大的政变组织在短短3天内就溃不成军。不过,这却助推了前苏联的分崩瓦解。进入9月,位于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宣布脱离苏维埃联盟。12月1日,苏联二哥乌克兰也进行了脱盟公投,乌克兰独立的火苗已经越烧越旺。也正在此时,乌克兰首脑克拉夫丘克带着本国公投的结果和独立的算盘,搭上了前往别洛韦日森林的飞机。
经历8月政变后,叶利钦在俄罗斯的威望不断上涨,但上面还压着一个联盟首领,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同时,看着在自己辖区范围内的资源,即将进入苏联的重分配系统,他更是在咬牙切齿。在登上前往白俄的飞机之时,他思考最多的,并不是用那只跟随自己十来年的捷克-兹布罗耶夫猎枪去猎杀在欧洲之肺活动的麋鹿,而是沿着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撕开的那道口子,去猎杀存续了快70年的巨象——前苏联的心脏。
当他们三人齐聚一堂的时候,寒暄问暖及关于天然气和石油援助问题的讨论必不可少,但这些名义上的话题,似乎更像是一个过场。因为打着分裂算盘的人,开始逐步把话题切入到苏联未来的问题上。本着说要说明白,聊则聊清晰,干就干彻底的宗旨,12月8日别洛韦日的会议桌上,多出了一份临时拟定且仅有14条内容的协议,史称《别洛韦日协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协议涉全了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经济协作、文化尊重及教育等全部内容,结论更是清晰:俄、乌和白俄宣布独立,同时也支持,或者说怂恿剩余盟国脱苏。
“蒙在”鼓里的苏联老大戈尔巴乔夫,一边谴责叶利钦等人的过界行为,一边又阻止了逮捕这种会产生流血牺牲的斗争。他马上策划着自己下台后的总统待遇谈判——包含那栋克里米亚别墅和戈尔巴乔夫基金等,同时也在准备着12月25日的电台演说——《告人民书》。当他那天出现在电视机的荧幕那刻起,苏联就正式成为了历史。而俄罗斯和叶利钦,已经在世界地图上插旗,在历史上着墨。
PART1狼烟四起:阿尔卑斯山上岌岌可危的支持率
独立后的俄罗斯,日子并不好过,即使叶利钦为此做足了准备——早早明确改革核心集团和调整方向。鉴于过去物资短缺的历史和无法上台面的私营经济,当局认识到渐进式的改革是一条无法走通的道路。因此,叶利钦大胆启用了年轻的叶戈尔·盖达尔和阿纳托利·丘拜斯这一年轻的激进派改革家组合,他们直接效仿年玻利维亚和年波兰推行的休克疗法:商品和生产资料进行价格放开、实行紧货币紧财政的收缩政策和最大限度推行私有化。但不同于前者,俄罗斯此时仍未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且过早放开生产资料价格(基本和商品同步放开),国营和黑市同流合污等前苏联的现象仍像病毒一样在复制,导致年1月初在俄罗斯大地上践行的休克疗法,只实现了“休克”——GDP腰斩,月通胀率达25%,货币3年贬值达95%;“疗法”始终没有看到。
年俄罗斯排长队的现象
私有化的方案在年9月开始就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15号别墅中讨论多轮,最终也在年4月搬上了台面。私有化总设计师丘拜斯亲自见证了在下诺夫哥罗德举行的首场拍卖会,这次拍卖会一共完成了21笔交易,涉及裁缝、咖啡等零售民生店铺。私有化最先在杂货店中拉开序幕,显然,这种现金拍卖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大企业,而丘拜斯的私有化名单上恰恰还有个大型企业。对于大企业的私有化,丘拜斯回忆起了年在列宁格勒举行的一次非正式研讨会有这么一个桥段:在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属的经济研究所工作过的维塔利·奈舒尔,他提出向全民发行凭证进行私有化的方案(发行凭证,凭证可以购买私有化企业的股权),虽然当时在场的诸多学者都强烈反对,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未尝不是丘拜斯的方案之一。但不管用现金拍卖还是凭证法,私有化产生的问题和争论越来越多:一是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限制国外投资者介入,参赛选手少,定价不公允,导致重要资产相当于在贱卖白送,如俄气当时成交的价格相当于估值的1/10;二是关于重要资产私有化后业主身份的争论,是给到红色厂长和工人手上,还是价高者得将其收入囊中?相比后者,保守派更倾向于肥水不流外人田;三是凭证私有化过程,滋生了投机和庞氏骗局等问题,把本不富裕的俄罗斯家庭再彻底得洗劫了一遍。私有化,也演变成了一场惨痛的教训和损失。
改革已一年有余,以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为代表的保守派望着满目疮痍的经济和持续流失的国有资产,口头警告和制止似乎也奈何不住改革派的一意孤行。他们开始利用宪法及议会赋予的权利来干预经济改革的进程。处处受到议会针对的叶利钦,为保障经济改革落地的持续性,决定放手一搏——在年4月进行一次全民公投。公投的结果令人欣慰:居然还有58%的选民对叶利钦仍抱有信心,52%的选票也支持继续进行经济改革。公投只是缓冲了权利层面的干预,让改革继续进行,但两个派系的冲突仍在不断升级。到了年9月,被议会束手束脚的叶利钦放手一搏,干脆签署了著名的号法令,宣布中止最高苏维埃全部权利,让反对派全部下台。议会派自然不甘示弱,从宪法角度上单方面宣布让叶利钦下野,双方对峙最终的结果是著名的10月“炮打白宫”事件:叶利钦用了10辆坦克和20辆装甲车,将91年在塔曼师号坦克身边支持自己的战友,投入了监狱;让俄罗斯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苏维埃成为了历史。这场府院之争,看似叶利钦胜利了,但胜利的获取方式并不值得称颂。
年10月,叶利钦政府炮打白宫
转眼到了年的12月,俄罗斯的杜马选举如火如荼进行着。这里的杜马,就是叶利钦在年的白宫事件后创造出来取代议会的机构,年12月的杜马选举也是成立后的首次大选,这场选举也将探明半年后俄罗斯总统大选的走向。但,这次选举的结果对叶利钦来说,非常不利,甚至可以说是灭顶之灾:以根纳季·久加诺夫为代表的共产党获取了个席位,但站在叶利钦这边的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只获得了可怜兮兮的10个席位,这完全就是一场败战。这场溃败也是有原因的:除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外,叶利钦在军事、民生和个人问题上,都亮起了红色警戒。军事上,第一次车臣战争政府立场不坚定,导向不明确,接二连三的人质事件让俄军蒙羞,正面战场上又出现白白送新兵上“葬”场的重大失败。不仅豪言壮语未能实现,甚至连试图掩盖败战的事情都被民营电视台扒个底朝天,并在坐拥一半以上收视率的电台上轮番播放。战争,已然是当时穷困潦倒俄罗斯民众嗤之以鼻的事情了;民生问题上,除了经济重创带来的货币贬值和物资短缺,拖薪欠款的冲击,更是让俄罗斯民众怨声载道;个人问题上,叶利钦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心脏病让他变得孱弱,在国际上洋相迭出。在此情况下,他仍然好酒,这也让他出了一次大丑——年8月底在柏林宴会上,他借助酒兴抓起了乐队的指挥棒,开始指挥着乐团,而这次,是在全球的电视台上播放。
年2月初,在位于阿尔卑斯山山系的达沃斯滑雪胜地,坐拥40%杜马席位的久加诺夫,并没有被场外的皑皑白雪所吸引,而是抓住大小签售会、宴会局等碎片化时间,来和西方的记者、企业家、投资人和政要交谈,阐述自己对俄罗斯未来发展的看法,宣传自身的政治主张:提倡民主、支持经济改革及如何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局。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和西方重要人物搭建起关系,帮助自己在即将到来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获胜。虽然久加诺夫只是为了套西方人的近乎,他说的政治主张不一定是实话。但西方人物还是围绕着他转,因为最新出炉的民调结果显示,叶利钦的支持率只有3-4%左右,久加诺夫已经达到了20%。这意味着,6月份到来的总统大选,久加诺夫的胜率极高。但这也意味着,那位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建筑师,看似马上要失业了。
PART2反击筹备:从索斯科韦茨的守旧派到丘拜斯的西式竞选班子
久加诺夫享受闪光灯聚焦的一幕,病恹恹的叶利钦并没有亲眼所见。但却被丘拜斯及商人寡头团队看到了,他们无不慌神。此时的丘拜斯,因为执政党在杜马选举中大败,背上了私有化失利的锅,从副总理位置上被叶利钦拉了下来。虽身不居要位,但他仍然担心共产党久加诺夫上台后,追溯历史,让他们这些经济改革家锒铛入狱。赶在经济论坛结束之前,丘拜斯收集到了一些久加诺夫在重要场合上的言论,以此作为证据,在西方外宾之前直接反击久加诺夫的作秀言论。当然,这些西方记者、商业巨贾和政治权势都是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美国克林顿以及叶利钦的两位老铁——德国希拉克、法国科尔在西方强势为叶利钦站台,甚至也一定程度上了解久加诺夫的政治倾向:不说回归共产,但在经济改革、西方化的民主方面,一定会在叶利钦推行的程度上大打折扣。
显然,在下议院杜马选举的结果面前,丘拜斯在达沃斯上的呐喊还是不堪一击,他需要筹划一套完整的方案,帮助叶利钦在6月份的大选中取胜。有这个想法的,除了丘拜斯之外,还有在俄罗斯不健康改革中吃到红利的商业寡头们。这些人,有通过市场经济发家的商人,有利用政府关系搭建商业帝国的企业家,有依靠私有化凭单洗劫老百姓的巨头,更有向政府放贷换取命脉企业股份的寡头。这次他们齐聚一堂,比在莫斯科河边上的雀山别墅中谈论商业合作和竞争时要团结得多。这次这些忧心忡忡的寡头们不得不向权利靠拢,更需要同仇敌忾,否则久加诺夫上台后导致的倒退历史,他们一定是在被清算的名单之中。
选举这个事情,叶利钦也是着急得很。年12月的杜马失利后,他就直接干翻了三个改革家,壮士断腕的决心很强。但遗憾的是,壮士是把手腕断了,留下来的臂膀始终用不上力量,剩下的臂膀包括了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副总理奥列格·索斯科韦茨、第一保镖亚历山大·科尔扎科夫等人。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从俄气出来,在年接替了盖达尔的总理之位,但经济改革等重要事情却由副总理丘拜斯牵头,针锋相对的事情他更愿意置身事外,总理连任和后续的总统继任者才是他更远大的目标;忠心耿耿的科尔扎科夫在80年代叶利钦下野的时候生死与共,等到叶利钦重新掌权的时候他也得到了超额回报,这位克里姆林宫的安全大总管和阿尔法反恐部队首脑是一位主战派,在这次竞选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已经逐步被冷落;副总理索斯科韦茨更不用说,他完全是一位旧时代的产物,在负责引导铁道部员工万张选票投给叶利钦的时候,强令、要挟及造假等手段全部用上了,蒙在鼓里的叶利钦,在寡头集团找到他之前,还以为自己的威望在不断攀升。
叶利钦找到了知己瓦连京·尤马舍夫,商讨重新搭建或是丰富竞选班子的事情。尤马舍夫大胆建议让叶利钦的二女儿塔季扬娜·季亚琴科这位拼命三娘出场。作为总统的亲女儿,她必然是忠心于她的父亲,也愿意竭尽所有精力,同时还能通畅无阻进出克里姆林宫,避人耳目。就这样,叶氏最初的竞选班子就形成了:以叶利钦为首,切尔诺梅尔金为副手,小女儿为后勤核心。不过,这个组合似乎还是没能走出索斯科韦茨的陷阱:老旧、保守。
丘拜斯和勠力同心的商业寡头们预感到了叶利钦的困局,他们立马组织起来,安排进京面圣。一边是走投无路的资本联盟,一方是岌岌可危的政治同盟,按理说有种抱头痛哭,相见恨晚的感觉。然而,资本家阵营中有被自己刚刚逐出同盟的丘拜斯,也有爆车臣战争黑料让自己难堪的传媒巨头弗拉基米尔·古辛斯基。因此,叶利钦在这次交谈中的开始阶段努力保持主导地位,尝试让这群来谈竞选经费问题的蛀虫难堪,但最终在自己惨淡的支持率面前,也放下了手中准备用来砸古辛斯基的物件。因为,他也知道仅依靠那群老年人组成的竞选班子,是完全无法撼动久加诺夫的。这次克里姆林宫之行,重新确立了竞选班子团队:以丘拜斯为首,塔季扬娜为二号人物的竞选“分析小组”。
分析小组一成立,拥有寡头资助经费的丘拜斯,开始不断物色小组成员。在3月初他就找到了民办媒体NTV总裁伊戈尔·马拉申科,这位在年炮打白宫事件中受到叶氏压力而出走奥斯坦金诺电台的台长,也听从了新老板古辛斯基的安排,冲到了总统竞选的最前线,后续竞选团队中制定出里根总统的竞选策略,就是来自这位天才台长之手。而这种方案,在独立仅4年多的俄罗斯,消息闭塞,保守守旧的国家,是前所未闻的。丘拜斯利用寡头的金融资助和商业人脉,继续马不停蹄得招兵买马。很快,他的团队在3月份就得以完善:娱乐大王谢尔盖·利索夫斯基,民调专家亚历山大·奥斯隆以及多位关键政治家。这些重要人力资源的融入,让叶利钦在选举中筹码更丰富。一派欣欣向荣,新式、带有浓重资本味道的选举,也就只有这个组合,能够展现出来。这些人,势必给新生的俄罗斯带来一次不一样的竞选风景线。
PART3竞选B计划:主战派的大选取消计划
底子深厚、点子丰厚的竞选班子在3月份完善,距离6月份的大选只有3个月左右。望着自己可怜兮兮的支持率,这个组合能否发挥出理想作用,也是个问题。因此,主战派坚持推迟总统大选的竞选B计划,仍然在叶利钦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知道是政治作秀也好,还是苏共的英明计谋。共产党领导的杜马在3月15日星期五这天,以比98的选票优势票掉了由叶利钦主导出来猎杀前苏联的别洛韦日协定。自己浪费了一次绝佳的猎兽机会,换取独联体的出现,怎么能轻易之间就被票掉。顷刻间,解散杜马、禁止共产党活动的想法一下子涌了上来,这样也能顺势把总统大选再往后延两年。不过,这个即将要被他解散的杜马,可是他自己在年创设出来接管原俄罗斯的苏维埃组织,刚成立3年不到。
第二天清晨6点,克里姆林宫的天空还是暗黑色的时候,叶利钦火速召见了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办公室主任谢尔盖.叶戈罗夫、副总理索斯科韦茨和内阁部长阿纳托利.库利科夫,把竞选B计划全盘托出,说出来的时候甚至还着些颜色:其他政要人物,也同意B计划。在场的主战派们自然没有意见。但作为常规派,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明确反对。内阁部长库利科夫也极为迟疑,因为这个B计划已经是违反了宪法,这势必会给孱弱的俄罗斯带来血光之灾。届时作为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顾问,掌握国家武装力量的他,势必需要出来收拾残局,甚至还要搭上政变的罪名,成功还好,不成功则需要等待下一次全国大赦。当天从克里姆林宫出来后,他花了3小时询问了总检察长和法院主席等司法界政要,发现支持B计划的人少的可怜,也预料到了一意孤行实行B计划带来的流血后果。他越发恐慌和不安,如约于当天下午5点前,再次来到克里姆林宫和总统摊牌:他,库利科夫,不同意!
年中的维和部队
气急败坏的叶利钦对于这个答案置之不理,仍然强令起草解散杜马、延期选举等法令,并做好周日开诚布公的安排,准备在全民休息日里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滚雷。周六晚,看着办公大楼外红场上散步的人群,年流血的画面又回到了眼前。这天,只有法令起草好了,维和人员没准备好,甚至连叶利钦自己的心里,也在打鼓。
星期日早上,依旧是6点,库利科夫再次被叶利钦召见,同时在场的还有其他的军备将军,这些人替叶利钦召来了1.6万的军人,防止当日将要产生的暴动。但人数还远不够,只有理想人数的57%。召唤库利科夫前往,只是告诉他,他被叶氏解雇了。万事未备,东风仍欠。因为身边的人,除了主战派同意这个B计划外,其他人都不赞同。叶利钦面临着一个众叛亲离的局面:总统咨询小组谢尔盖·卡拉加诺夫告诫他那些在西方给他站台的盟友,将因这个决定会把他孤立掉,绝对不会继续为他发声;寡头巨头知道后立刻安排丘拜斯暂停手中的工作,前往克里姆林宫游说;叶利钦疼爱的小女儿塔季扬娜知道后,也是极力阻止。
在叶利钦举棋不定的时候,塔季扬娜在克里姆林宫火速会见了丘拜斯,并安排了丘拜斯和叶利钦的单独会见。在那一小时的争论中,历史的回顾、取消的依据、事态的发展和涂炭的画面等都一一辩论。最终,叶利钦向丘拜斯投降了,决定了取消B计划的方案。但他并没有向杜马投降,也不会让这些维和人员和将军们看笑话。当天下午,杜马办公大楼收到了爆炸恐吓,这也让军队维和出来露了一次脸,也顺带搓搓对手的锐气。
B计划取消了,但B计划的主战派,仍然还在。
PART4竞选策略:明争与暗斗
不合时宜的竞选B计划最终流产了,这也坚定了叶利钦全身心投入竞选中,进行背水一战。肩负重任的丘拜斯已经开始了他的竞选布局:民调支持、媒体加持和叶利钦本色出演。一场西式的竞选开始了。
尚未有明确方向的时候,这场进攻式的竞选大反击先从在大街小巷中黏贴海报开始,由叶利钦的女儿塔季扬娜和尤马舍夫身先士卒,穿梭在大小街道,去黏贴光鲜的海报、呐喊出响亮的口号,让俄罗斯的选民知道,他们的第一任总统还在这个政坛中打拼,叶利钦还在,没有酒醉。到了3月初,竞选策略开始明确沿袭里根式竞选模式,即不断抛头露面、制造新闻和舆论,走访重要场合,发表演说,跳上演唱会舞台同台共舞,展示年轻和活力。甚至瓦西里.沙赫诺夫斯制定出了让这个老人在4个月内走访24个城市的竞选战略,竞选初步的大框架就这么敲定下来了。这一阶段的竞选,是让叶利钦走进竞选的棋盘中,是在唤醒叶利钦,也是在唤醒俄罗斯选民。
年,叶利钦为竞选开展的同台共舞
同时多头进行的是民调,民调也在竞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调专家奥斯隆在第一版民调中得到结论:政府拖欠薪资和车臣战争是当前民最众痛心疾首的事,也是叶利钦政府产生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车臣战争好解决,为顺应主张和平的呼声,俄罗斯政府当机立断在4月2日将军队撤出车臣,此举也收获了一些效果。至于无法按时发薪的问题,像安排一位被拖欠多月工资的劳动者站在电视机前公开表示支持叶利钦的竞选策略,一下子就遭到了枪决。经过团队的多轮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是避重就轻,将海报等宣传资料彻底撇开了俄罗斯独立以来出现的危机:刑事案件飙升、民众生活穷困潦倒等,让选民能够“用心选择”。同时,塔季扬娜搬出了父亲的全套相册,从为人子到为人父,从父亲到外祖父的所有照片,打造出以为慈祥、和蔼、亲切的人设。叠加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背景,表达出了叶利钦对俄罗斯历程的悲悯和同情,最终用沉稳而浑厚的标准领导人语调,呼吁相信俄罗斯,殷切的希望使得这一帧帧画面共鸣感十足。第二阶段的竞选策略,充分利用上了民调、心理学等科学的手段,针对性出击,赢得俄罗斯平民的同理心和共鸣。
漫天用心选择的海报渲染,精心修饰的讲演稿,调整数十稿的演唱会方案,一个孜孜不倦的团队,一位每天只睡3小时的女儿,一群媒体和资本的加持,让叶利钦在这次选举中迅速回温。3月份一过,叶利钦的支持率已经达到了两位数,相比1月份惨淡的数据,翻了3倍不止。到了4月份,叶利钦和久加诺夫已经开始平起平坐了。这时,4月25日的民调结果也出来了:有65%的选民反对叶利钦,但也不想支持久加诺夫。结论很明确,要想赢得选举,并不是搞定那些摇摆不定的选票,而是让摇摆不定的选票去票死对方。第三阶段的竞选策略由此而生:抹黑对手。
90年代俄罗斯的信息传播,基本上都是通过报纸和电台。俄罗斯三大电视台,第一频道和第四频道分别由巨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掌控,这两个人无疑就在丘拜斯的寡头阵营中,第三频道RTR在克里姆林宫的股掌之中。电台这一渠道,完全向叶利钦倾斜。几大报纸也是类似的情况,如独立报也还是在别列佐夫斯基的旗下。因此,摧毁久加诺夫已经具备了先决条件。抹黑他的方案千千万,最让人信服还是他的政体背景,绝对会有人相信他执政后会让俄罗斯倒退回前苏联的模式:旧社会的定额分配,物资短缺,食不果腹。就这样,一幅幅旧社会的照片上了电视,荣登海报,并且拥有一个人神共愤的主题——《天理难容》。当时,载有《天理不容》的报纸,发行量已经达到最畅销报纸的2倍之多。资本不仅在报纸上花费了大力气,同时也在媒体记者上下了大资金,让他们乐于为抹黑久加诺夫而奔命。
还不止,资本不打没有把握的战,为了继续削弱久加诺夫,资本在选举前的最后几周,也开始资助第三位竞选者,亚历山大.列别德将军,也让他在电视中抛头露面,歌功颂德,试图通过这一举动来削弱同阵营中的竞争者久加诺夫的得票率。6月16日,投票的结果出炉了。叶利钦位居第一位,获得35.28%的选票;久加诺夫紧随其后,获得了32.03%的选票,大将军列别德拿到了14.52%,亚夫林斯基是7.34%。就这样,叶利钦和久加诺夫就要开始准备第二轮PK了。
距离第二轮投票的时间并不多,从首轮结果中可以看到,他们并没有把对手甩的很远,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为此,叶利钦开始拉拢竞选失败的列别德,让他顶上国防部长的位置。尽管叶利钦打心里不喜欢这位口无遮拦、言语逻辑极差的大将军,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当然,他的算盘也打的很清晰,利用列别德保障自己成功当选后,就可以过河拆桥了。
第二轮的竞选,叶利钦出现两次危机。第一次是发生在第一轮竞选后的第四天,即6月19日这天。竞选团队的两大帮派发生内讧,主战派科尔扎科夫等人已经对竞选班子虎视眈眈,也认识到了叶利钦胜选后他们将无任何用武之地。他们闻到了这些资本家参加竞选的资金来源于克里姆林宫的小金库,把丘拜斯团队中的三个重要成员逮个正着,并软禁起来。智囊团当然慌了神,但好在叶利钦小女儿塔季扬娜自带主角光环,让守候在资本大鳄别列佐夫斯基大楼旁的狙击手不敢轻举妄动。毫无疑问,这些主战派最终败给了这些拥有总统护身、新闻媒体加持的智囊团手上。第二个危机接踵而至,在6月26日开始出现,叶利钦在自家别墅中开始犯病,这位老者的心脏又出了问题。接下来,他的巡回演出、他的电视演讲怎么办?
毫无疑问,选择一个健康的总统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叶利钦生病的信息必须掩盖住,他才能有机会。这群人,用稳操胜券的名义把巡演、视察和电池讲演都取消了,甚至原计划的大型全国谢幕,都被取消。但竞选预演讲和投票怎么办呢?这可是必须要出席的,叶利钦的妻子奈娜痛哭流涕得表示,把投票箱搬到叶利钦的府邸,让叶利钦为自己投下宝贵的一票,这样也是合法的。叶利钦当然不肯,他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莫斯科的秋日大街,另外一个则是距离自己别墅较近的巴尔哈维疗养院投票,他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没什么比在一个老弱病残中进行预讲演和投票,更让他感觉耻辱。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让这种状态的叶利钦去秋日大街,只会加速他出局的进度。最终,他不得不在疗养院中进行了预演讲,这次预演讲的视频展示出来的画面也是触目惊心:叶利钦说话极其吃力,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录像中甚至可以明显得看到这位老人家在流汗。当然,最终搬运到台面上的视频,绝对不会这样的,因为白花花的银子和碟片最终是送到了俄罗斯电视广告巨头——国际影像手上去加工的。
7月3日,最终的选举结果出炉了,叶利钦以53.82%投票率当选,久加诺夫只收到40.31%的选票,还有4.83%的选票投了双方的反对票。这次选举的开支,直接投入预计在1亿美金左右,利益是通过发行低价国家债券给金融巨头,金融巨头再高价出售的方式进行输送;但这过程中实际上产生了约3亿美元,剩下的2亿美金“不翼而飞”。
年的夏季,是叶利钦的胜利,更是俄罗斯寡头的胜利,这是一次资本拥抱权利的胜利。权利的延续性,在资本和叶利钦中还继续发生关系。当年12月25日,叶利钦走下了政坛,普京接过大棒的时候,此次竞选中参与的寡头,也先后走向了穷途末路。但这种财权相倚的选举,仍然在路上。
参考文献:[1]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戴维.霍夫曼
[2]统治俄罗斯:从革命到普京的威权主义..威廉.齐默尔曼
[3]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0.叶利钦
[4]别洛韦日协定..
[5]叶利钦时代美国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5.庞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