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萧瑟的里加

波罗的海三国之中拉脱维亚以经济来说排行的老二,比南面的立陶宛景气一点。在这次行程之前,里加这个城市对于我来说十分的陌生,但里加同样有着保护良好的老城区,曾经当选为欧洲最值得一去的城市之一,这使我产生了兴趣。

从拉脱维亚入境开始,就感受到了经济的萧条,首先第一点就是路况。一到拉脱维亚,路面也开始变得稍微颠簸,一些路段由于修路的原因只开放了一条车道。到了里加城市附近又开始遇上堵车,以至于整个路程上只有1/4之一路程在拉脱维亚境内,但却花了一半的时间。同时一路上的建筑和风景也悄悄发生着改变,在爱沙尼亚境内,农村的乡舍虽然不新,但是维护得很整洁,宁静祥和。但是到了拉脱维亚镜内,房屋也变得破败、年久失修。临近城市的市郊,开始出现了类似国内上世纪中期建造的老旧单元楼,这让我想到了俄罗斯的一部电影《危楼》。到了中心城区的街头,整个城市感觉上存留上世纪的痕迹。高层新建筑很少,很多店铺歇业或者建筑表面积累厚厚一层灰的,路边随处可见赌场和酒吧。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更为传统,在里加的大街上走着,仿佛有种游走于上世纪街头的感觉。里加给我的总体感受显得破旧萧条,发展还停留在20世纪初苏联解体的状态经济并没有复苏。也许是因为初到里加的天气阴沉沉的,这使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个人走在路上会有些许的害怕和慌张,想早点结束离开。

巴士站一下车,河对面就是中心市场,这里曾经是二战时期的飞机库。市场内东西很便宜,我在路过的广场上水果摊前买了1斤车厘子,是最大最黑的那种,才1.2欧元。在北欧12欧都不止。去酒店寄存行李完,我去逛了逛不远处的里加古城。

和前几座城市中每辆公交车都很现代化不同,里加市中心内同样的公交线路,新旧两种车型都还运行着。

不来梅的城市乐手,雕像背后有着趣的寓言故事。故事总结来说就是团结力量大,再渺小的动物(人们)也能斗过恶势力。在老城随意逛了下后来风越来越大了,天气也不好,就盼望着明日有个好天气。第二天,终于出了个大晴天,虽然早上还有有点冷,但在阳光里头就暖和点了。我接着继续逛古城。

一大早,广场上的小摊位就已经摆了出来

大太阳下,心情也明朗了

大广场上的圣彼得大教堂没有吸引我过多的目光,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个“做旧”的建筑上,这栋楼的外墙延续了周围建筑的红砖材料,远看融合里加老城,但是近看用砖的不同拼贴方式,打造出了斑驳的墙面的效果,非常有细节。现在被用作餐厅和酒店使用。

里加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黑头宫。曾经毁于二战的战火,现在我们看到是年复原的。

看到教堂顶部的公鸡行风向标了吗,和塔林的“托马斯”一样,“风信鸡”已成为里加城的特有标志。

圆顶大教堂DomeCathedral

走道内的展品堆的有点儿随意。

三兄弟之屋,中世纪建筑

左侧建筑师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

里加的城市里高层建筑寥寥无几,唯一几处的高楼也属于几家外国公司。

远处的自由纪念碑,到了这里我的旅程也基本结束了。里加的核心老城区域用了两个半天的功夫也正好逛完了。下午5点的飞机从里加前往挪威的斯塔万格,去看看挪威的大自然美景,正好北欧和东欧的已经逛了4个国家的城市风光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去大自然的探险即将为我的旅行开启新的篇章。

里加——斯塔万格在宾馆对面就是里加的公交车总站了,看到后面一排排的面包车了吗,就是我即将乘坐的去往飞机场的巴士。坐上去感觉有种90年代上海公交一部分线路采用的面包车的感觉,一回到上世纪。

里加机场,无论外光或是内部,都觉得像是国内三线城市的机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sd/9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