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否治愈 http://m.39.net/disease/a_5602607.html
年6月19日晚,为苏联服务的德国情报人员威利·莱曼(代号“布赖滕巴赫”)冒着暴露的巨大危险,从柏林传递出德军将于6月22日凌晨3点对苏联发动进攻的信息。这与实际进攻时间只差一个半小时。
这位潜伏在德国盖世太保组织的官员,对苏联接头人员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再见,同志!”他的确切身份和最后结局,至今还是个谜。
但苏联人浪费了这一宝贵的情报。苏军直到德军进攻的最后几个小时才向前线发出命令,而一切都晚了。
边境仓促应战
年6月22日凌晨4时30分,德军及仆从国军队万人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向苏军发起突然袭击。其中,北方集团军群29个师从北路向波罗的海沿岸进攻,直取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50个师又2个旅从中路进攻白俄罗斯,目标是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57个师又13个旅从南路向基辅和整个乌克兰总方向进攻。
此外,还有驻挪威的德军“挪威”集团军和芬兰2个集团军共21个师和3个旅,分别向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
苏联在西部5个边境军区兵力万人,开战后立即改为北方面军(列宁格勒军区)、西北方面军(波罗的海特别军区)、西方方面军(西部特别军区)、西南方面军(基辅特别军区)和南方方面军(莫斯科军区的机动部队),在德军打击下仓促应战,损失惨重。
开战前一个多小时,德军空军出动多架飞机猛烈轰炸苏联西部66个机场,苏军半天之内就损失飞机架,其中架被毁于机场,苏联西部城市、海空军基地、通讯设施,在德军航空兵袭击之下严重受损,边境军区指挥机构基本陷于瘫痪。
在北翼,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以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和2个集团军为主要力量,迅速突破苏军西北方面军的防御,占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俄罗斯部分领土,直抵列宁格勒。
中路是德军主攻方向,实力最强的中央集团军群在博克元帅指挥下,以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打前锋,2个集团军跟进,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进行钳形攻击,包围并歼灭了苏军西方方面军大量部队,到7月9日俘虏苏军32万多人。斯大林一气之下,将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等几位将军送上军事法庭,并判处枪决。德军占领明斯克后向斯摩棱斯克突进。
南翼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指挥,从波兰和罗马尼亚向乌克兰的基辅、第聂伯河下游方向进攻。这是斯大林战前判断的德军主攻方向,部署了西南、南方两个方面军的重兵,因此开战后苏军在该方向尚有还手之力,但仍未能挡住德军猛攻,损失较大。
在北极战场,因气候和地形原因,德、芬军向摩尔曼斯克的进攻遭到苏军坚决抵抗,进展较为缓慢。
初战不到三周,苏军有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损失3多架飞机和一半以上的燃料、弹药库。德军推进到千米,但并未达成消灭苏军主力的目标。
惨败中的亮色
边境交战后,在中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发展进攻,7月15日攻占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合围并歼灭了苏军十几个师,距离莫斯科仅有公里之遥了。
此时,希特勒做出了南北分兵的重要战略调整,调出第2装甲集群和一个集团军进攻南方的基辅,以占领苏联的粮仓乌克兰,第3装甲集群则调往北方,配合进攻列宁格勒。这相当于在中路停止进攻,而在南北两翼加强进攻,以南方为主要进攻方向。
在北翼,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完全占领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推进至列宁格勒的涅瓦河近郊,在苏军顽强抵抗下,即使有第3装甲集群的加持,也未能攻占这个“十月革命的象征”,只得联合芬兰军队在9月初从陆上完全包围列宁格勒。
新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以雷霆手段稳定了局势,苏军开辟拉多加湖冰上运输线,打通一条“生命之路”,开始了持续达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在希特勒最为重视的南翼,南方集团军群在大批中路德军的支援下,在基辅地域合围了苏军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和2个集团军一部。因斯大林坚持不得轻易放弃基辅,苏军失去突围良机。战至9月26日,俘虏苏军66万人,这是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
苏军战前的精锐——西南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及参谋长、政委在突围中牺牲。在基辅战役期间,罗马尼亚军攻占敖德萨,此后德军向克里米亚突击,并攻占顿巴斯和哈尔科夫,继续向南翼进攻。
德军虽然在南方基辅等方向取得重大胜利,但中路的莫斯科战役相应推迟,在北路列宁格勒也并未完全得手。年秋季,希特勒判断对苏最后一击的时机已到,又开始变换主要进攻方向,德军的最后目标是——莫斯科。
胜利或者灭亡
苏军在开战初期的惨败,主要是对战争爆发时间和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失误,导致苏军应战准备严重不足,集中和展开都过迟,在通信中断情况下陷入指挥混乱。战前苏军在西南集中47%的兵力,而中路迎来德军主攻的西方方面军兵力薄弱,被数倍之敌围歼。在这一点上,巴甫洛夫被枪毙确实有点冤。
苏军缺乏能与德军装甲集群对抗的机械化兵团,而且在被突袭后还不切实际地发起反攻,结果导致既守不住,又攻不出。因受肃反影响,苏军军官素质与德军相差极大,有的军官从营长直接提拔到师长甚至军长,排长提拔到团长,指挥经验极其匮乏,很多人在压抑的环境下惟上是从,毫无主观能动性。
巅峰状态的德军选择出其不意的时机突袭苏联,集中以装甲集群为主的优势兵力,将闪击战发挥到极致,在开战初期取得了巨大战绩。
有传闻称苏军早有进攻德国计划,只不过德军是先下手为强,这种说法并无事实依据,斯大林竭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因为正在调整恢复的苏军远未准备好防御,何以谈及对巅峰德军的进攻?斯大林虽然固执,但并不愚蠢。教训是深刻的。检验军队实力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赢。巴甫洛夫打输了,丧师失地,落了个被枪决的下场,朱可夫顶住了,顽强抗击,就成了斯大林倚重的“救火队长”。战场的死生之道,胜利或者灭亡,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好在,被迅猛的纳粹群狼咬得遍体鳞伤之后,皮糙肉厚的北极巨熊还是挺住了。(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