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贸易额几乎清零立陶宛外长嘴硬下一步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www.pfzhiliao.com/

5月26日报道,英国著名杂志《旁观者》刊登了名为《中国全力反对我们:立陶宛外长接受采访》的文章。顾名思义,这篇报道文章是对立陶宛外交部长、美国在立陶宛所扶持的代理人家族兰茨贝尔吉斯家族当家人加布里埃尔·兰茨贝尔吉斯的采访。

兰茨贝尔吉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立陶宛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过去几个月中被削减至了原本的0.3%。这种接近清零的贸易额代表着两国之间已经没有任何贸易关系了。

由于立陶宛支持台独势力,中国方面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同立陶宛外交关系降级,两国的贸易关系也降到历史冰点;还有消息称,其他国家的企业怕被受牵连,因此在对华出口的产品中,不得含有产自立陶宛零配件的商品。这导致立陶宛的经济损失达到了数百亿美元,可以说是遭受到了重创。

不过,由于兰茨贝尔吉斯及其家族的利益根本不在立陶宛,他们只是买办而已,因此对于国家利益的损失并没有切身体会。

在谈论中立贸易问题时,兰茨贝尔吉斯将台湾问题和乌克兰危机相提并论,声称“台湾、立陶宛及全球的未来,正在被俄乌问题重新定义”。

而在谈到乌克兰时,兰茨贝尔吉斯也顺势赞扬了一番英国,称赞其支持泽连斯基政权、乌克兰地方军阀和乌克兰纳粹武装这三方的行为“是在重塑新的国际秩序”。兰茨贝尔吉斯还顺带贬低了一番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对其“印象不深”,因为马克龙站在欧洲利益的角度出发,反对美国及其附庸和买办势力过度介入和干涉欧洲事务,这伤害到了作为美国的代理人买办家族代表的兰茨贝尔吉斯的利益。

在采访中,兰茨贝尔吉斯不无得意地表示:立陶宛被中国全力对付了,因此,立陶宛要摆脱对俄罗斯能源和中国经济的依赖,以支持泽连斯基政权和台独势力。

根据稍早之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目前执政的立陶宛右翼政府在5月20日作出决定,自5月22日开始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电力。根据更早之前的数据显示,立陶宛所需的17%的电力要从俄罗斯进口,在停止进口俄罗斯电力后,其计划从波兰、拉脱维亚和瑞典等国进口电力。

分析认为,立陶宛右翼政府之所以能够如此硬气,原因在于立陶宛克莱佩达港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经完成建设。这使得立陶宛能够大量进口来自中东和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同时,由于立陶宛的国家体量太小,而克莱佩达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理论接收量超过每年30亿立方米,远超立陶宛国家需求,这使得立陶宛甚至能够通过对周边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来牟利。

既然谈到了天然气,就不得不提到俄乌冲突对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之一,也就是天然气卢布令。俄罗斯是能源大国,俄罗斯的能源是最适合欧洲的能源,欧洲的工业生产生活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但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来自美国的政治需要,欧洲和俄罗斯被人为地切割对立了起来,而俄乌冲突更是这种政治操作的巅峰。

欧洲一体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由于欧洲历史的复杂性,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一直举步维艰。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傅正的话来说,法国的光荣历史就是德国的屈辱记忆,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

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有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来自苏东阵营的强大威胁,促使欧洲各国人人自危,趋向于抱团取暖;其二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确实让骄傲自满了数百年的欧洲人开始反思;其三则是法国和德国的和解,在现代法国最重要的领导人戴高乐的领导下,法国借着二战结束的契机同德国意大利等国组成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拉开了现代史上欧洲一体化的序幕。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时间来到了年,欧洲一体化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最主要的就是来自美国的挑拨。从全家都是美国人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到只差一张美国绿卡的准美国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再到英国脱欧,再到今天的俄乌冲突,美国从思想、政治和军事上都在全力阻挠欧洲一体化。

立陶宛的这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可以认为是美国从经济上反对欧洲一体化的布局,在阻止欧洲通过管道获取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后,类似的设施可以推动欧洲转向更加昂贵的美国天然气,以及控制在美国手中的海湾国家的天然气。

究其目的,阻止欧洲一体化,还是为了阻止欧洲重新崛起。因为欧洲一旦崛起,将会使得美国依靠两次世界大战所建立起的世界霸权遭受重创,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内部将会出现严重分裂和对立,因为美欧都是零和思维的继承者,或者说都是冷战余孽,他们只会承认有一个领导者、有一个霸权、有一个赢家。

此次采访的地点是英国,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这种狂妄霸权的一种体现,英国这个曾经的世界帝国,现如今已经甘愿沦为美国的伥鬼,同美国所豢养的一群虫豸们谈笑风生,一同思考如何挖欧洲的墙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tuoweiyaa.com/lysd/12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