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出席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的欧盟委员会创新、研究、文化、教育与青年事务委员伊莉安娜·伊万诺娃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出席活动,欢迎仪式由北外副校长贾文键主持。
陈杰副部长向伊万诺娃委员赠送由北外编译出版的保加利亚语版《红楼梦》
伊万诺娃委员对北外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她在致辞中强调了知识和教育互动的力量,认为这种互动可以超越国界,对于增进全球理解与互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赞扬北外作为中国外语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领袖,为中欧人文交流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王定华在致辞中对伊万诺娃委员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中欧之间深厚的交流合作历史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强调,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将语言教育作为促进文明互鉴和弘扬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途径。并同时指出,通过语言、教育和文化促进交流、增进互信,是推动中欧关系和平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我们探索人类共同未来的必由之路。
北外中外师生为来宾带来了沛筑《大风歌》、保加利亚语合唱《你如此美丽,我的山河》等精彩节目
伊万诺娃委员一行参访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保加利亚语教研室
代表团参观北外校园内的中欧友谊花园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是一所传承红色基因、以全球视野下的外语教育与研究为卓越特色,融汇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国际化高等学府;是中国对外语言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枢纽,更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通晓多语种、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未来外交官、国际事务专家的育才沃土。
学校与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高校、学术机构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网络,以建设国际化、重特色、高水平、综合型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目标,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益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享誉国内外,并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05:31目前,北外开设的种外语课程构建起了一座连接世界的“语言桥梁”,包括了35种欧洲语言,全面覆盖了欧盟的所有官方语言,为增进中欧青年间的深度对话与人文交流筑造了一座牢固的联通之桥。
(图: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基金会)
学校下设的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北外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自创建以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国际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身份与内涵的演进,先后经历波捷语系、波捷罗语系、东欧语系和欧洲语言系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年9月,学院正式更名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标志着其在欧洲非通用语教育领域的进一步专业化和国际化。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欧语学院已经成为国内非通用语教育的业内翘楚——
全国欧洲非通用语种最为齐全的教学和研究单位;
我国欧洲语种群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
教育部、财政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欧洲语言文学硕士、博士点,涵盖学院各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北京市重点学科:欧洲语言文学学科;
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2家;
……
这些斐然成绩的取得,有力地印证了学院在学科构建、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综合实力与一流水准。
年欧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落实率(图: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公开网)
年欧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落实率(图: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公开网)
作为全国欧洲非通用语种数量最多、层次齐全的教学和研究单位之一,学院的各个专业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紧贴我国经济、文化及对外交往的新趋势,专业建设与当下国家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例如,学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设相关沿线国家的拉丁语、拉脱维亚、希腊语等非通用语种专业,开展针对性的研究项目,培养熟悉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经济状况与政策法规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学院亦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