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是一个值得大家尊重的导演?还是令大家反感的导演?这个很难说,只有了解过才能道出所以然来。
很多人以为张艺谋是个农民,其实不是。他算是资产阶级家庭出身,那个年代家境富裕可不是什么好事。
(张艺谋家族,左起:叔叔、奶奶、姑姑、爷爷、父亲)
张艺谋爷爷当年是临潼大户,曾在民国初年时,担任陕西柞水县县长。
而他的叔叔伯伯和他父亲张秉钧都曾是黄埔军校的军官,母亲张孝友则是西安交大二附院的皮肤科医生。
张艺谋就是因为这样的家世背景,在考北电的时候审查才没有通过。
得亏他认识了一个好妻子肖华,她们家在文化部那边有点关系,才将张艺谋特招进了北电摄影系。
张艺谋年出生,至年,张艺谋就读于西安市通济坊小学。
至年,就读于西安市第三十中学。至年,初中毕业后在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
张艺谋在西安上中学时就认识了他的第一任夫人肖华,肖华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家里充满了文学气息,肖华也自带书卷气,在一帮土啦吧唧的同学们中格外显眼。
后来,张艺谋成为了肖华的后桌,他常常主动帮她学习。
还帮肖华出头,慢慢的他们二人之间有着朦胧的情愫流淌。
而那时候的张艺谋敏感而脆弱,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他总是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和欺负。
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自卑和迷茫,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让人讨厌?
肖华的出现,打开了他内心深处的一扇门,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两人两小无猜,一起学习,快乐玩耍。
张艺谋和肖华中学毕业后,国内形势巨变,人人都要下乡插队,张艺谋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分到了陕西乾县农村插队劳动。
在那个大环境下,张艺谋的家庭背景让他备受欺负。长时间的歧视和欺负,让他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也让他分外怀念温柔的肖华。
在临行前,张艺谋给肖华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和自己一起下乡插队,他在信中写道:“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一直自卑而谨慎地活着。
我心中的痛苦无法用笔表达!这一切的一切,我多么希望能获得你的理解和友情。。。。。。。
我坚信,未来我一定会有所作为,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你能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肖华的内心充满了对张艺谋的不舍和牵挂,看完他的信之后,她再也忍不住,决定要和张艺谋一起下乡。
有人说,一旦一对一个男人产生了倾慕和怜惜之情时,你就完蛋了。肖华就是这样,完蛋了。
一心一意对张艺谋好了10年,可以说肖华成就了他如今的一切。但肖华却惨被抛弃,张艺谋真的太渣了。
不过当年肖华的这个决定是遭到了家人的坚决反对,但她却义无反顾,收拾东西跟着张艺谋去了农村。
可见那个时候就见证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名言。
在农村,张艺谋和肖华一起相处了三年,感情也从同学般的友谊升华成了爱情。
据肖华在自传《往事悠悠》中说,那几年,她和张艺谋住在同一个窑洞,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谈文学谈理想,张艺谋甚至亲自给她烧水洗头。
苦难的日子里,张艺谋时常表现出自己对未来的迷茫,最难过时甚至会掩面哭泣,肖华则不停的安慰他,疼惜他,才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而张艺谋在那时候,对肖华也是真心疼爱。
那时只要有人敢说肖华坏话,张艺谋绝对是冲上去将对方打一顿,根本不管是否能打赢;
肖华生病时,张艺谋会带着她去看医生,还做好吃的给她补充营养;
肖华想家时,张艺谋会给她讲故事,讲文学,转移她的注意力。
这些在苦难中经历的温馨过往,在多年后被张艺谋用“我们的婚姻只是插队时的错误”而一笔带过,可以想像得到当初肖华的心情是多么悲痛。
很快,3年时间过去,他们回到了城市。张艺谋进入陕棉八厂工作,肖华则进入了另外一个工厂,两个工厂相距25公里,张艺谋和肖华若是想见面,则需要走5个小时。
但肖华却完全不计较这些,她会利用一切可以出门的时间,去给张艺谋做饭、洗衣服,和爱人相聚。
而张艺谋也会时不时去看肖华,有一年,肖华生日,张艺谋亲手做了一本相集,里面有很多肖华的一颦一笑,让肖华非常感动。
在两人感情最浓烈的时候,张艺谋甚至给肖华写过血书,肖华知道后非常心疼,不停的骂他太傻,但心里却是甜蜜的。
两人你侬我侬,频繁往来,成了一对恩爱的小情侣。但肖华的父母却压根不同意他们交往,因为张艺谋家的成分确实非常不好。
在肖华父亲的介绍下,竟然有两个男生都看上了肖华,开始积极的追求她。
张艺谋知道后非常吃醋,为了“挽回”肖华的心,他写了一封长达40多页的情书给肖华,把肖华感动得稀里哗啦,而肖华其实已经拒绝了追求者。
此事之后张艺谋成功说服了反对他们结婚的肖华父亲,终于在年两人办理了结婚手续。
虽然那时张艺谋和肖华的婚姻甜甜蜜蜜,但是在工作上张艺谋却郁郁不得志。
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在工厂上班的张艺谋形容自己是战战兢兢,每次开会领导都会大喊一声:张艺谋可以回去了。剩下的留在那里开会。
一个被边缘化的人,必然不能真正地融入这个世界。
张艺谋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摄影上,他看了很多关于摄影方面的书,光笔记就抄了十几本,而很多摄影书还是肖华想办法借来的。
当有了丰富的摄影理论,张艺谋就特别想买一台相机。但是相机太贵了,对于当时的张艺谋和肖华而言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可是为了支持张艺谋,肖华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张艺谋,而张艺谋拿出自己3年的积蓄再加上自己卖血的钱才将相机买下来。
不得不承认,张艺谋摄影的确很有天分,他的摄影作品经常被朋友夸拍得好。
也是在这期间,肖华走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
因为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北京拥有自己的人脉,为了女儿,他们做出了很多努力。
在形势艰难的情况下,为女儿争取到了“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机会。
面对这样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肖华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为了守住和张艺谋之间的感情。
那时张艺谋对她说:“你和你的大学同学,朝夕相处渐渐就会变,就会有共同语言,然后嫌弃我的。”
张艺谋直言如果肖华上了大学,他们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
有意思的是几个月后国家废除上大学推荐制度,重塑高考制度,张艺谋自己却要参加高考,这样自私自利的男人也是服了。
不过对于张艺谋参加高考,肖华是大力支持,因为她知道她的男朋友不是池中之物,只要给他时间,终究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但张艺谋家里成分不好,没有学校愿意要他。
大好前景就在眼前,他触手可及却又无能为力,那阵子,他每天很焦虑,睡不着觉,烟不离手。这一切,肖华都看在眼里。
虽然她也害怕丈夫会离他而去,会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但内心对丈夫的心疼战胜了一切。
最终肖华通过在北京的姐夫王涤寰帮忙,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和一些材料递到了时任文化部部长黄镇手上。
黄镇看了张艺谋的作品,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发函让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张艺谋。
但北电那边非常坚持原则,表示年龄大的不适合学摄影,思想已经固化,拍不出有灵气的东西。
而且,做摄影需要从助理干起,一拖就是五六年,年龄大的耗不起。
为了将这件事说明清楚,北电还专门上呈了一个报告。
黄镇部长还是爱惜人才,又让秘书长华君武专程往北电跑了一趟,才将张艺谋的事搞定。
后来,北电才给咸阳国棉八厂发了一个电报并写了一封信,将张艺谋特招到了北电摄影系。
这下就招来了同学的不满:“摄影系的张某某”凭借“长官意志”特权入学……
这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那个时候的张艺谋觉得自己“随时可能卷铺盖走人”。
长久的不稳定与被边缘化的生活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有利有弊。
好的地方在于他会因此冷眼旁观不急不躁,即便大奖加身,即便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开幕式,他也从来没有“大师”的心态,能给清楚地认识自己。
坏的地方则在于,无论外界是怎样的不满,他依然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容易陷入死胡同里不出来。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张艺谋一直是这矛盾的集合体。
有人可能会怀疑,而今如日中天的张艺谋,怎么会还有不安全感?
他执导过许多官方活动,奥运会、APEC,甚至还有各种城市旅游表演。
冬奥会北京三分钟也是让大家眼前一亮,他的作品都是大制作,从《英雄》《黄金甲》到《长城》,资源应有尽有。
但实际上,制作越大越要担心投资人的回报,在官方和资本眼里,他仍旧不过是个拍电影的导演而已。
有时候,在下层的顶端要比在上层的底端要活得更好。
这样的环境容易造成两种人格,一是阿谀奉承之辈,凭借中国式人际关系维系着身处上层社会的地位,一是孤独沉默的人,时时保持着与别人的距离,不亲近,不孤傲。
张艺谋属于后者。
不扯那么远,回归正题。
张艺谋在北京电影学院也没有浪费时间,他如饥食渴的学习,而肖华则在西安照顾好家里的一切,让张艺谋没有后顾之忧,她成了张艺谋背后那个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女人。
张艺谋也很争气,大学毕业后担任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获得了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跑去演电影《老井》,还拿下了影帝称号。
对于张艺谋取得这样的成绩,肖华十分的高兴,她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但是,无论是对于张艺谋还是肖华来说,北电这一关,都成为了他们一生的转折点。
后来,在张艺谋和巩俐的互相成就中。与张艺谋结婚7年,陪伴了他近10年的肖华就这样被抛弃了。
年,张艺谋和肖华正式离婚,女儿张末跟着母亲肖华一起生活。
如果肖华知道张艺谋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变成她完全不认识的样子,估计压根就不会同意给张艺谋帮忙。
有意思的是为了巩俐,张艺谋和肖华离婚,可是张艺谋却不娶巩俐。在张艺谋离婚后,巩俐多次向张艺谋提到结婚,张艺谋却不为所动。
后来有一次巩俐的哥哥假装和张艺谋闲聊,问他为什么不和巩俐结婚?张艺谋回答说婚姻只不过是一张纸。
张艺谋的这句话伤透了巩俐的心,她知道张艺谋是不会和她结婚了,他们分手了,结束了8年的恋情。
有人曾经说,若是张艺谋用了史可,说不定他的婚姻就不会经历“被离婚”的考验,他的人生可能就没有任何污点了。
但命运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人,冥冥中自有定数,张艺谋遇到了巩俐,和她发生了感情上的纠葛,一切难以规避。
时至今日,张艺谋和巩俐的成就早已不能用三言两语来概括,两人之间的往事也随风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现在回头看,年,张艺谋和巩俐的分手,也预示着张艺谋巅峰时代的结束。
恋情结束了,一个无法超越的电影时代也被终结了。
但在那些年,张艺谋留给后世在电影上的突破,也成为永恒。
第五代导演们以张艺谋为媒介,带着特有的东风文化,打开了走向世界的窗口,为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知张艺谋和巩俐分手,肖华并没有幸灾乐祸。当张艺谋来看张末的时候,她对张艺谋说:“女儿很依恋你呢,总希望能有完整的父爱母爱。”
其实她已经原谅了张艺谋,如果张艺谋愿意回头,她愿意重新接纳他,只不过张艺谋不想回头。
肖华对张艺谋彻底死心是在年。
这一年肖华去看望张艺谋的母亲,张艺谋的母亲告诉她张艺谋已经有家有孩子了,她希望肖华遇到合适的就结婚,不要对张艺谋再抱什么期望。
那时谁也想不到,抛弃肖华,不娶巩俐的张艺谋竟然和一个比自己小31岁的名叫陈婷的女孩偷偷生了3个孩子,并且直到年才和陈婷注册结婚。
当大家知道陈婷的存在的时候,大家都说陈婷很像肖华,她们都是在张艺谋身后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女人。
据悉,陈婷在17岁就跟了张艺谋,19岁就为张艺谋生下了一个儿子。
虽然陈婷现在已经38岁,但是身材面容还是保养得很好,即使是和张艺谋的大女儿站在一起,也是毫不逊色。
到目前为止,陈婷的老妈葛氏还在到处吹嘘自己的女婿是个大名鼎鼎的导演。
葛氏比自己女婿张艺谋还要小11岁,如今都知道她是张大导演的丈母娘!
而如今的肖华也69岁,她没有再婚,住在北京的一个小区里,过着简朴的生活。
曾经的那些爱与恨,都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其中的是非对错,任后人评说。
张艺谋是个很有才华的导演,这一点母庸置疑。他的工作态度也是无可挑剔,比他年轻的人,也要被他的敬业和严苛所感染。
所以在演艺圈里,张艺谋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导演,都是值得被尊敬的对象。
而肖华、巩俐、陈婷则是张艺谋才华之外的唯一“娱乐”,当然错误归错误,张艺谋在艺术上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其实就是这样的奇怪。看看那个时代的大导演。
冯小刚、陈凯歌、张纪中,乃至那些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好像在个人生活中,都曾有过那一段荒诞往事。
可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电影、艺术方面的造诣和成就。
柏拉图说,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不可否认,这些导演恋爱时的作品都非常棒,尤其当女主角是自己的恋人时。
而或许也正是因为他们曾经历过某段荒诞的经历,或者爱而不得,才让他们的艺术作品,更加深刻。
现在,张艺谋已经69岁了。或许对于他来说,到了这个年纪。
这一生是爱是恨,是对是错都已不再重要了。
我们总渴求着完美。可事实证明,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人物。
那些能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或许从来不是完美的那一个。
张艺谋是,巩俐是,你我他,也是。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