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说一下“专业”这个问题。什么是“专业”?这并不就是指拥有专业的设备,还在于你能够发挥各种设备的效力,来服务于自己的创作思想。
——刘永泗
本文节选自《时光留影: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访谈录》
艺术确实需要“穷则思变”,有时候拍照片,不一定在相机多好,胶片多好,灯光设备多好。拿一个破照相机,几盏台灯,一样能拍出好的东西。拍电影也是这样,不说别的,你看罗任安的《寒夜》,云文耀的《小花》,就是故意找发霉的、过期的胶片,都被别人当作废品不要了的东西,营造出那种旧的、颗粒的感觉,效果多好!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真正理解画面,也真正懂摄影,真正“专业”。所以有时候硬件技术的好坏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得根据我们想要的效果,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创造。它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你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达到一个怎么样的目的,就像购买商品要一个“性价比”一样。
我非常欣赏一部美国影片《闪电舞》,我经常用它作为教材。它是用80万美金拍摄出来的,很低的成本,没有钱租场地,就在一个废弃的火车道的隧洞里头拍摄,不花钱就拍摄出了很漂亮的场景。而且照明就是用了几个灯泡做出来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我非常欣赏。我也觉得这种东西挺适合我们中国,我们没有钱,但不一定就拍不出好的电影。
当然,像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这种大制作,拍大片,路子也是对的,但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成本投入。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精神,有人才,有几个“拼命三郎”,照样能拍出好的作品。我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作品,不过我很期待,我觉得这条道路很适合我们去开拓。
我一直跟我的学生说一句话:搞摄影就要开杂货铺!对于拍电影来说,导演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像徐克,就拍武侠电影,侯孝贤,就拍那样的文艺片。但是摄影就不一样了,必须得什么风格都接触,兜里什么都得有,要玩真实的,我这边兜里装着纪实的;要写意的,我那边兜里是写意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有所发展。而且艺术也是在这种不同风格的沟通之中,才不断发展的。也只有多了解,才能真正把握住这门课程的精髓。所以,即使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什么都看,包括电视剧也看。不喜欢的,觉得它们做的不好的,就找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拿到教室跟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所以,包括现在学习摄影或者喜欢摄影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学会通过多看、多研究不同种类风格的影片,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把握能力。
刘永泗
张艺谋、顾长卫等第五代影人老师
从胶片时代走来,六十年光影历程
他是中国电影摄影的开拓者,影像创作与学术理论研究并驾齐驱。
他是北电摄影系的资深教授,培养了大批当今中国电影一流大师。
刘永泗老师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但他上课的时候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拉片子的时候一丝不苟细微之至。刘老师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潮流,他的思想与知识体系都非常前卫,他至今仍坚持每天看两部新电影的习惯,所以讲课的片例,大多会是近年来刘老师觉得在摄影上有突出表现的国外电影,甚至包括最新的日剧、美剧!
他的著作《影视光线创作》是他半个世纪教学和创作经验的结晶,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影视照明教材,也是一本可供随时查阅的片场指南。从基础知识、艺术内涵到外景、棚景、实景的具体操作,书中都有清晰有效的论述。对各种环境、场景、人物、类型的布光方法,也都事无巨细地进行指导。刘老师亲自绘制千幅灯位图,甚至可以直接根据灯位图来摆灯。
《影视光线创作》紧跟数字时代前沿,力图展现21世纪电影摄影照明的新观念、新方法。所引用的片例,多为近几年的优秀电影作品,如《盗梦空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雨果》《艺术家》《国王的演讲》等。刘老师还特别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